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上元夫人 shàng yuán fū rén
中国 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名 阿环 。传说她是 西王母 的小女、 三天真皇 之母,任上元之官,统领十方玉女名录。 汉武帝 元封 元年七月七日夜, 王母 感于 武帝 屡祷山岳,祭祀灵神,特降 汉 宫,命侍女 郭密香 往邀 上元夫人 前来宴会。宴毕,应 武帝 之求, 王母 授帝《灵光生经》、《五岳真形图》, 上元夫人 遵奉 王母 旨意,授帝《六甲灵飞招真十二事》。见《汉武帝内传》。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王母 欲过 刘彻 家, 飞琼 夜入云軿车……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 ——《漢語大詞典》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副-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小女 xiǎo nǚ
(1).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霍光 夫人 显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吴王 夫差 小女名曰 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 安居 难违;乃见其小女曰:‘公既频繁有言,不敢违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钟爱。今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辞其九人。”
(2).年幼的女儿。 唐 杜甫 《北征》诗:“牀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3).对他人称己女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清 李渔 《意中缘·赴任》:“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不在,就该转去了。”《红楼梦》第三回:“ 如海 又説:‘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4).女儿对父母尊长自称。《西游记》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 ——《漢語大詞典》
(2).年幼的女儿。 唐 杜甫 《北征》诗:“牀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3).对他人称己女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清 李渔 《意中缘·赴任》:“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不在,就该转去了。”《红楼梦》第三回:“ 如海 又説:‘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4).女儿对父母尊长自称。《西游记》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 ——《漢語大詞典》
头面(頭面)tóu miàn
(1).头部和面部。亦单指头或脸。 汉 王充 《论衡·初禀》:“天无头面,眷顾如何?”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之一:“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唐 元稹 《葬安氏志》:“苟视其头面无蓬垢,语言不以饥寒告,斯已矣。”《三国志平话》卷下:“ 周瑜 伏病不起,数日,饮食不能进,头面肿。” 许地山 《危巢坠简·解放者》:“他手拿着的茶杯也摔碎了,满头面都浇湿了。”
(2).指面子,脸面。《水浒传》第七回:“只怕不撞见 高衙内 ,也照管着他头面。”
(3).面貌;外表。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换箇新衔头面改,又似 包公 。”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诸君诸君慎相见, 长安 容易改头面。”
(4).指美貌。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崔徽 有底多头面,费得 微之 尔许才。”
(5).比喻要旨。《朱子语类》卷六七:“缘《易》是一件无头面底物,故人人各以其意思去解説得。”《朱子语类》卷八十:“《诗传》今日方看得纲领。要之,紧要是要识得六义头面分明,则《诗》亦无难看者。”
(6).指方面。《朱子语类》卷六一:“道理只是一,但随许多头面去説,又不可不逐头面理会也。”《朱子语类》卷一二○:“治家有治家道理,居官有居官道理,虽然头面不同,然又只是一箇道理。”
(7).犹世面。《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他曾见过甚么大头面?且比哥那咱的勾当,题起来,把他諕杀了罢了!”
(8).首饰,头部装饰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正月》:“及州南一带,皆结綵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是我不许他再穿衣服,重戴头面。”《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身价不要,只要一副珍珠头面。” 田汉 《名优之死》第二幕:“我们先到园子里去吧。头面和衣裳都在那儿呢。” ——《漢語大詞典》
(2).指面子,脸面。《水浒传》第七回:“只怕不撞见 高衙内 ,也照管着他头面。”
(3).面貌;外表。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换箇新衔头面改,又似 包公 。”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诸君诸君慎相见, 长安 容易改头面。”
(4).指美貌。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崔徽 有底多头面,费得 微之 尔许才。”
(5).比喻要旨。《朱子语类》卷六七:“缘《易》是一件无头面底物,故人人各以其意思去解説得。”《朱子语类》卷八十:“《诗传》今日方看得纲领。要之,紧要是要识得六义头面分明,则《诗》亦无难看者。”
(6).指方面。《朱子语类》卷六一:“道理只是一,但随许多头面去説,又不可不逐头面理会也。”《朱子语类》卷一二○:“治家有治家道理,居官有居官道理,虽然头面不同,然又只是一箇道理。”
(7).犹世面。《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他曾见过甚么大头面?且比哥那咱的勾当,题起来,把他諕杀了罢了!”
(8).首饰,头部装饰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正月》:“及州南一带,皆结綵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是我不许他再穿衣服,重戴头面。”《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身价不要,只要一副珍珠头面。” 田汉 《名优之死》第二幕:“我们先到园子里去吧。头面和衣裳都在那儿呢。” ——《漢語大詞典》
端正 duān zhèng
(1).正;直;不偏斜。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愴,终年常端正。”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大修 孔子庙 ,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 清 李渔 《巧团圆·解纷》:“远远望见两箇后生飞赶前来,想是要买我做爷的了,不免坐端正了,好等他来拜见。”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陶先生 仍旧踧踖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
(2).整齐匀称。《史记·儒林列传》:“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妇人乞寄载。”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华州 太守 苏护 有一女,生得形容端正,有倾城之貌。”
(3).正直不邪。《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成玄英 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汉书·霍光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僕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见寄》:“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誑。”《清史稿·惠端亲王绵愉传》:“ 同治 二年, 穆宗 典学,太后以 绵愉 行辈最尊、品行端正,命在 弘德殿 专司督责。”
(4).妥帖;停当。《水浒传》第二三回:“得蒙抬举,安敢推故?明日打点端正便行。”《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大 便自去央间壁 王婆子 来,安排端正,都拿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无非都是些鱼肉菓菜点心之类。”《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船上人打点端正,纔要发号开船,只见 李氏 慌对 杨公 説:‘不可开船!’”
(5).安排;准备。《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慧澄 清早起来,端正斋筵。”《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汤兄弟 可先到 昭丰镇 上去,端正了安歇的地方,以便调理。” ——《漢語大詞典》
(2).整齐匀称。《史记·儒林列传》:“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妇人乞寄载。”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华州 太守 苏护 有一女,生得形容端正,有倾城之貌。”
(3).正直不邪。《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成玄英 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汉书·霍光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僕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见寄》:“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誑。”《清史稿·惠端亲王绵愉传》:“ 同治 二年, 穆宗 典学,太后以 绵愉 行辈最尊、品行端正,命在 弘德殿 专司督责。”
(4).妥帖;停当。《水浒传》第二三回:“得蒙抬举,安敢推故?明日打点端正便行。”《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大 便自去央间壁 王婆子 来,安排端正,都拿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无非都是些鱼肉菓菜点心之类。”《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船上人打点端正,纔要发号开船,只见 李氏 慌对 杨公 説:‘不可开船!’”
(5).安排;准备。《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慧澄 清早起来,端正斋筵。”《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汤兄弟 可先到 昭丰镇 上去,端正了安歇的地方,以便调理。” ——《漢語大詞典》
能言 néng yán
(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鬼谷子·中经》:“能言者儔善博惠。”《世说新语·文学》“ 晏 闻 弼 名” 刘孝标 注引《王弼别传》:“ 弼 字 辅嗣 , 山阳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餘岁便好 庄 老 ,通辩能言,为 傅嘏 所知。” 宋 叶适 《制科》:“用科举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来,能言之士有是论矣。”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故 曹 刘 阮 陆 ,下及 李 杜 ,异曲同工,各擅其时,并称能言,何也?”
(2).议论而有见解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能言莫不襃 尧 ,而 尧 政不必皆得也;举世莫不贬 桀 ,而 桀 事不必尽失也。” 北魏 《高湛墓志》:“皇上动哀,能言洒泪。” ——《漢語大詞典》
(2).议论而有见解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能言莫不襃 尧 ,而 尧 政不必皆得也;举世莫不贬 桀 ,而 桀 事不必尽失也。” 北魏 《高湛墓志》:“皇上动哀,能言洒泪。”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