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视听互相隔,一身且莫同。

孟郊唐代〕《劝善吟(醉会中赠郭行馀)

瘦郭有志气,相哀老龙钟。劝我少吟诗,俗窄难尔容。
一口百味别,况在醉会中。四座正当喧,片言何由通。
顾余昧时调,居止多疏慵。见书眼始开,闻乐耳不聪。
视听互相隔,一身且莫同。天疾难自医,诗癖将何攻。
见君如见书,语善千万重。自悲咄咄感,变作烦恼翁。
烦恼不可欺,古剑涩亦雄。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
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我愿拜少年,师之学崇崇。
从他笑为矫,矫善亦可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视听互相一身且莫

视听(視聽)shì tīng
(1).看和听。《书·蔡仲之命》:“详乃视听。”《墨子·尚同中》:“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谈。”亦指视觉和听觉。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师年七十有六,而精健如少年,视听尚不稍衰。” 清 魏源 《过洞庭》诗之四:“风涛酣视听,天地缺东南。”
(2).借指耳目(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更拜太傅。於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
(3).看到的和听到的。谓见闻。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臣 悦 所论,粗表其大事,以参得失,以广视听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罗拏苏伐剌那国》:“外道於是诵其宗致,三万餘言,其义远,其文博,包含名相,网罗视听。”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
(4).言路;舆论。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五明扇, 舜 所作也。 舜 广开视听,求贤为辅,故作。”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七章:“自古以来,凡举大事,没有不早定名号,以正视听,号召远近。”  ——《漢語大詞典》
互相 hù xiāng
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一:“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踰。” 唐 杜甫 《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水浒传》第四八回:“愿结生死之交,有事互相救应。” 柳青 《铜墙铁壁》十六章:“两个人四只眼互相一瞅,彼此那么了解。”  ——《漢語大詞典》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1.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2.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一身 yī shēn
(1).一个躯干。《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且莫 qiě mò
千万不要。 宋 梅尧臣 《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之二:“且莫似 杯渡 ,沧波无去踪。”《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我儿且莫出门便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九公 老人家且莫动手,听晚生一言告禀。” 刘大白 《秋扇》诗:“越名贵也越是无能,且莫把秋风怨!”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