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见说(見説)jiàn shuō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漢語大詞典》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漢語大詞典》
灵泉(靈泉)líng quán
(1).对泉水的美称。 南朝 陈 张君祖 《赠沙门竺法頵》诗之一:“峭壁溜灵泉,秀岭森青松。” 唐 柳宗元 《寿州安丰县孝门铭》:“神锡祕址,三秀灵泉。” 宋 苏轼 《赠陈守道》诗:“渴饮灵泉水,飢食玉树枝。” 明 唐顺之 《嵩阳宫柏》诗:“灵泉玉女灌,甘雨岳神通。”
(2).道教指人的唾液。 唐 吕岩 《直指大丹歌》:“池沼泓泓翻玉液,楼臺叠叠运灵泉。”
(3).喻纯洁的感情。 郭沫若 《女神·湘累》:“你这不可思议的内在的灵泉,你又把我苏活转来了!”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灵泉,沾润着你。” ——《漢語大詞典》
(2).道教指人的唾液。 唐 吕岩 《直指大丹歌》:“池沼泓泓翻玉液,楼臺叠叠运灵泉。”
(3).喻纯洁的感情。 郭沫若 《女神·湘累》:“你这不可思议的内在的灵泉,你又把我苏活转来了!”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灵泉,沾润着你。”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形-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动-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潺湲 chán yuán
(1).流貌。《楚辞·九歌·湘夫人》:“慌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唐 王涣 《惆怅》诗之十:“仙山目断无寻处,流水潺湲日渐西。” 清 秋瑾 《见月》诗:“愁见帘头月影圆,思亲空剩泪潺湲。”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崖头处处有清泉迸出,在细涧中潺湲。”
(2).不绝貌。 清 袁于令 《西楼记·错梦》:“记西楼按板,至今餘韵潺湲。”
(3).指流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唐 罗邺 《洛水》诗:“一道潺湲溅暖莎,年年惆悵是春过。”
(4).流水声。 唐 岑参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诗:“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 宋 王安石 《舟夜即事》诗:“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而在他四围静默的农田里,奔流着潺湲的溪涧。” ——《漢語大詞典》
(2).不绝貌。 清 袁于令 《西楼记·错梦》:“记西楼按板,至今餘韵潺湲。”
(3).指流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唐 罗邺 《洛水》诗:“一道潺湲溅暖莎,年年惆悵是春过。”
(4).流水声。 唐 岑参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诗:“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 宋 王安石 《舟夜即事》诗:“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而在他四围静默的农田里,奔流着潺湲的溪涧。” ——《漢語大詞典》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 流行,盛行:时~。新~。
- 准许:不~胡闹。
- 或许:~许。
- 姓。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穷 ( 窮 ) qióng
穷 [ qióng ]
-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➊极力追寻;➋尽力紧追)。~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