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吴都使者泛惊涛,灵一传书慰毳袍。

齐己唐代〕《喜得自牧上人书

吴都使者泛惊涛,灵一传书慰毳袍。别兴偶随云水远,
知音本自国风高。身依闲淡中销日,发向清凉处落刀。
闻著括囊新集了,拟教谁与序离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吴都使者惊涛传书毳袍

吴都 wú dū
(1).指 春秋 吴国 的都城。在今之 江苏 苏州 。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入 卫国 而乘轩,出 吴 都而倾市。”
(2).指 三国 吴 的都城 建业 。即今 江苏 南京市 。《文选·左思〈吴都赋〉》 刘逵 题解:“ 后汉 末, 孙权 乃都於 建业 ,亦号 吴 。”  ——《漢語大詞典》
使者 shǐ zhě
使唤之人;仆从,佣工。《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賔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郑玄 注:“使者,主人所使。”《太平广记》卷七引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 李八百 ﹞为作客佣赁者, 公昉 不知也…… 公昉 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医欲令卿愈,无所恡惜,而犹不愈,当如卿何?’”
(1).奉命出使的人。《战国策·赵策一》:“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於 智伯 。”《史记·郑世家》:“ 简公 欲与 晋 平, 楚 又囚 郑 使者。”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陈导》:“弁曰:‘吾非人也,冥司使者。’” 清 顾彩 《梅花驿》诗:“渡河芳草王孙去,过岭梅花使者愁。”
(2).阿拉伯语Rasūl意译。伊斯兰教泛指受神的启示且负有宗教使命的人。特指受 安拉 之命,向世人传播一神教教义的人。在一些场合亦专指 穆罕默德 。  ——《漢語大詞典》
泛 fàn《國語辭典》

泛 [ fàn ]

  1. 漂浮。如:「泛舟」。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韵〉:「萍泛无休日,桃阴想旧蹊。」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2. 呈现、透著。如:「他脸上泛了一层红光。」、「那条水沟泛著一阵阵恶臭。」
  1. 不切实。如:「空泛」、「浮泛」。
  1. 广博、普遍。如:「广泛」。《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泛 [ fěng ]

  1. 覆。参见「泛驾 」条。
  2. 败。《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3. 翻。《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迺恐,自起泛孝惠卮。」
惊涛(驚濤)jīng tāo
震摄人心的波涛。 三国 魏 曹丕 《沧海赋》:“惊涛暴骇,腾踊澎湃。” 唐 杨师道 《奉和圣制春日望海》:“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清 曹寅 《虎丘僧轩坐雨迟培山未至漫成》诗:“东巖磵壑凭临高,风雨横絶悬惊涛。”  ——《漢語大詞典》
灵 ( 靈 ) líng
灵 [ líng ]
  1. 有效验:~验。~丹妙药。
  2. 聪明,不呆滞:~巧。机~。~慧。
  3. 敏捷的心理活动:~机。~感。~性。
  4. 精神:~魂。心~。英~。
  5. 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精~。
  6. 反映敏捷,活动迅速:~活。~犀。~便(biàn )。
  7. 关于死人的:幽~。~魂。~柩。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1.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1.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 概括。如:「一般來說」。
  5.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1.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1.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1.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传书(傳書)chuán shū
(1).谓使书籍流传于世。《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2).指抄写或刻印书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刘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以传书。书必三本,虽数百卷为一部者亦然。”
(3).传授书籍。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学道 北海 仙,传书 蘂珠宫 。”
(4).传递书信。 唐 李商隐 《离思》诗:“朔雁传书絶, 湘 篁染泪多。”《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明 许潮 《武陵春》:“仙姑既牵情 刘 阮 ,此人可以传书。”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一:“ 柳毅 又是怎样替人往深海里传书,用鲛绡分开碧蓝的海水,娶了美丽的 龙女 为妻啦。”  ——《漢語大詞典》
慰 wèi《國語辭典》

慰 [ wèi ]

  1. 安抚,用言行或物质等使人宽心。如:「慰问」、「劝慰」。《诗经·邶风·凯风》:「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生儿如此,足慰人意。」
  1. 心安。如:「欣慰」。
  2. 忧郁。《庄子·外物》:「心若县于天地之闲,慰睯沉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毳袍 cuì páo
(1).毛制的长衣。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妇人不服宽袴与襜,製旋裙必前后开胯,以便乘驴。其风闻於都下妓女,而士人家反慕傚之,曾不知耻辱如此,又凉以褐紬为之,以代毳袍。” 元 汤式 《一枝花·题白梅深处》套曲:“指顾间自吟啸,但则觉花气氤氲袭毳袍。”
(2).毛制的僧袍。《全唐诗话》卷六引 五代 齐己 诗:“岂知物外金僊子,甘露天香滴毳袍。”
(3).借指僧人。 五代 齐己 《喜得自牧上人书》诗:“ 吴 都使者泛惊涛, 灵一 传书慰毳袍。”参见“ 毳衲 ”、“ 毳客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