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行 yī xíng
(1).谓一定不变,始终实施。《韩非子·八经》:“势行教严,逆而不违,毁誉一行而不议。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然后一行其法。” 陈奇猷 集释:“-……谓一而不变也。”
(2).谓行走一次。《晋书·卜珝传》:“朕欲劳先生一行,可乎?”《旧唐书·李靖传》:“ 吐谷浑 寇边, 太宗 顾谓侍臣曰:‘得 李靖 为帅,岂非善也?’ 靖 乃见 房玄龄 曰:‘ 靖 虽年老,固堪一行。’”
(3).一种德行;一种特出的行为。《淮南子·人间训》:“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汉书·东方朔传赞》:“然 朔 名过实者,以其詼达多端,不名一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按, 唐 李吉甫 著有《一行传》,《新五代史》亦有《一行传》,均仿《后汉书·独行传》,载节行之士的事迹。
(4).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其后,又遣他判官按之, 崔 承命不辞,载妻子一行,中道而逃。”《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詔书已印画,而 居翰 发视之,詔书言‘诛 衍 一行’, 居翰 以谓杀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为一‘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西游记》第九三回:“感蒙陛下天恩,但贫僧一行四众,还有三个徒弟在外,今当领纳,只是不曾分付得一言。”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一行六个人踏着树影进了里面。”
(5).一经。参见“ 一行作吏 ”。
(6).犹方才,刚刚。《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説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么!”《西游记》第九二回:“我一行説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却被这怪侮暗灯光,盗取酥合香油,连你都摄将来了。”
(7).五行之一。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天自当以一行之气生万物,令之相亲爱;不当令五行之气,反使相贼害也。” ——《漢語大詞典》
(2).谓行走一次。《晋书·卜珝传》:“朕欲劳先生一行,可乎?”《旧唐书·李靖传》:“ 吐谷浑 寇边, 太宗 顾谓侍臣曰:‘得 李靖 为帅,岂非善也?’ 靖 乃见 房玄龄 曰:‘ 靖 虽年老,固堪一行。’”
(3).一种德行;一种特出的行为。《淮南子·人间训》:“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汉书·东方朔传赞》:“然 朔 名过实者,以其詼达多端,不名一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按, 唐 李吉甫 著有《一行传》,《新五代史》亦有《一行传》,均仿《后汉书·独行传》,载节行之士的事迹。
(4).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其后,又遣他判官按之, 崔 承命不辞,载妻子一行,中道而逃。”《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詔书已印画,而 居翰 发视之,詔书言‘诛 衍 一行’, 居翰 以谓杀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为一‘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西游记》第九三回:“感蒙陛下天恩,但贫僧一行四众,还有三个徒弟在外,今当领纳,只是不曾分付得一言。”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一行六个人踏着树影进了里面。”
(5).一经。参见“ 一行作吏 ”。
(6).犹方才,刚刚。《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説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么!”《西游记》第九二回:“我一行説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却被这怪侮暗灯光,盗取酥合香油,连你都摄将来了。”
(7).五行之一。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天自当以一行之气生万物,令之相亲爱;不当令五行之气,反使相贼害也。”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鹭 ( 鷺 ) lù
鹭 [ lù ]
- ◎ 鸟类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涛(喻波涛,白浪翻滚如鹭之飞翔)。
拖 tuō《國語辭典》
拖 [ tuō ]
動- 牽拉。如:「拖拽」、「拖人下水」、「火車頭後面拖著十節車箱。」
- 垂著、搭著。如:「拖著兩條大辮子。」唐·溫庭筠〈張靜婉採蓮歌〉:「蘭膏墜髮紅玉春,燕釵拖頸拋盤雲。」
- 延宕。如:「拖延」、「拖時間」、「拖拖拉拉」。
秋色 qiū sè
(1).秋日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愴,松声断絶,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支凝夜紫。”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三:“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 峻青 《秋色赋》:“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2).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太平御览》卷二四引《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骆”注:“乘白骆,从秋色也。” ——《漢語大詞典》
(2).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太平御览》卷二四引《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骆”注:“乘白骆,从秋色也。”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 立,建立:~立。~敌。
-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 姓。
鸣蝉(鳴蟬)míng chán
寒蝉;秋蝉。《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 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
饯 ( 餞 ) jiàn
饯 [ jiàn ]
- 设酒食送行:~行。~别。
- 用蜜或糖浸渍果品,又指蜜或糖浸渍的果品:蜜~。
夕阳(夕陽)xī yáng
(1).指山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 豳 居允荒。” 毛 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