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金樽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

李德载宋代〕《【中吕】阳春曲 赠茶肆

茶烟一缕轻轻,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扫醒破闷和脾胃。风韵美,唤醒睡希夷。
  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
羔。
  龙团香满三江水,石鼎诗成七步才,襄王无梦到阳台。归去来,随处是蓬莱。
  一瓯佳味侵诗梦,七碗清香胜碧简,竹炉汤沸火初红。两腋风,人在广寒宫。
  木瓜香带千林杏,金橘寒生万壑冰,一瓯甘露更驰名。恰二更,梦断酒初醒。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在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龙须喷雪浮瓯面,凤髓和云泛盏弦,劝君休惜杖头钱。学玉川,平地便升仙。
  金樽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夸妙手,博士便风流。
  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金樽羊羔灵芽玉瓯声名岳阳楼

金樽 jīn zūn
亦作“ 金尊 ”。 酒尊的美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诗:“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之一:“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綺筵。” 闻一多 《红烛·深夜底泪》:“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将酌进上帝底金樽。”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劝 ( 勸 ) quàn
劝 [ quàn ]
  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2. 勉励:~勉。~学。~业。~善。
羊羔 yáng gāo
(1).小羊。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羊羔乳食其母。”
(2).羊胎。《红楼梦》第四九回:“头一样是牛乳蒸羊羔, 贾母 就説:‘这是我们有年纪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吃不得。’”
(3).酒名。 元 宋伯仁 《酒小史》:“ 汾州 乾和酒, 山西 羊羔酒。”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一壁厢添上兽炭,他把那羊羔来浅注。” 明 唐寅 《醉扶归·冬景》曲:“懒安排锦帐饮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  ——《漢語大詞典》
酒 jiǔ《國語辭典》

酒 [ jiǔ ]

  1. 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灵芽(靈芽)líng yá
(1).瑞草。 唐 许敬宗 《贺杭州等龙见并庆云朱草表》:“非烟五色,杂云旗於翠华;朱草三英,代灵芽於芳籍。”
(2).指茶叶。 唐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復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宋 黄儒 《品茶要录》:“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二一:“ 武彝 初致紫灵芽,答貺包鱼礼未奢。”
(3).神明本性。《药师本愿功德宝卷》:“如来四十八愿深,普度 恒 沙世间人。归家永证无生地,灵芽接续未来因。” 清 洪升 《长生殿·制谱》:“待谱他月里清音,细吐我心上灵芽。”  ——《漢語大詞典》
泛 fàn《國語辭典》

泛 [ fàn ]

  1. 漂浮。如:「泛舟」。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韵〉:「萍泛无休日,桃阴想旧蹊。」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2. 呈现、透著。如:「他脸上泛了一层红光。」、「那条水沟泛著一阵阵恶臭。」
  1. 不切实。如:「空泛」、「浮泛」。
  1. 广博、普遍。如:「广泛」。《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泛 [ fěng ]

  1. 覆。参见「泛驾 」条。
  2. 败。《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3. 翻。《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迺恐,自起泛孝惠卮。」
玉瓯(玉甌)yù ōu
指精美的杯盂一类的盛器。 唐 吴融 《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诗:“金鼎晓煎云漾粉,玉甌寒贮露含津。”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我奉玉甌,进御酒,一齐山寿。” 郭沫若 《水调歌头·访大邑收租院》词:“荒淫无耻,佛号金鐘伴玉甌。”  ——《漢語大詞典》
声名(聲名)shēng míng
(1).名声。《礼记·祭统》:“铭者,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 唐 杜甫 《奉赠王中允维》诗:“ 中允 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你虽有万贯财,争如俺七步才,两件儿那一件声名大?”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七:“她本想早给 小芹 找个婆家推出门去,可是因为自己声名不正,差不多都不愿意跟她结亲。”
(2).声教和名教。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文物以纪之,声名以发之,斯实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恆礼。” 明 杨慎 《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 皇明 文治之遥,声名之盛,使 仲尼 之道与王化远邇,多士生斯时斯地,亦厚幸矣。”  ——《漢語大詞典》
喧 xuān《國語辭典》

喧 [ xuān ]

  1. 大聲說話。如:「喧嘩」、「喧鬧」。唐·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聊齋志異·卷二·張誠》:「馬騰於槽,人喧於室,居然大家矣。」
  1. 顯赫盛大的。《禮記·大學》:「赫兮喧兮者,威儀也。」
岳阳楼(岳陽樓)yuè yáng lóu
湖南省 岳阳市 西门古城楼。相传 三国 吴 鲁肃 在此建阅兵台, 唐 开元 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 张说 谪守 巴陵 (即今 岳阳市 )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兴建此楼。主楼三层,巍峨雄壮。登楼远眺,八百里 洞庭 尽收眼底,为古今著名风景名胜。 唐 代著名诗人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李商隐 等都有咏 岳阳楼 诗。 宋 庆历 五年(公元1045年) 滕子京 守 巴陵 时重修, 范仲淹 为撰《岳阳楼记》,名益著。其后迭有兴废。解放后,曾先后数次整修。1977年间又对此楼进行了全面修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