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重岩叠嶂(重巖疊嶂)zhòng yán dié zhàng
同“ 重峦叠嶂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闕处,重巖叠嶂,隐天蔽日。”《上饶集中营·炼狱杂忆》:“现在 武夷山 重岩迭嶂,幽谷回溪,已是官爷们的避 秦 桃源,太平胜境了。”
见“ 重巖叠嶂 ”。 ——《漢語大詞典》
见“ 重巖叠嶂 ”。 ——《漢語大詞典》
隐天(隐天)
班固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 ——《分类字锦》
蔽日 bì rì
遮蔽日光。《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旧唐书·刘迺传》:“干霄蔽日,诚巨树也,当求尺寸之材,必后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门前古槐两树,蔽日参天。” ——《漢語大詞典》
自非 zì fēi
(1).倘若不是。《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忧;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内忧。”《汉书·董仲舒传》:“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自非 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2).自觉其非。 唐 韩愈 《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漢語大詞典》
(2).自觉其非。 唐 韩愈 《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漢語大詞典》
亭午 tíng wǔ
正午。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尔乃 羲和 亭午,游气高褰。” 宋 苏轼 《上巳出游随所见作句》诗:“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睡日亭午。” 清 龚自珍 《尊隐》:“日之亭午,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 新步 ,曇而雨,亭午乃至。” ——《漢語大詞典》
夜分 yè fēn
夜半。《韩非子·十过》:“昔者 卫灵公 将之 晋 ,至 濮水 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説之,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李贤 注:“分犹半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昼而访问至於日昃,夕而省览至於夜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太守独坐斋中,夜分有叩门环声。” ——《漢語大詞典》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曦月 xī yuè
日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自 三峡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闕处,重巖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