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隙红情,天涯况味,秋声将默。
雪峰欲破斜阳,天风捲稗添岑寂。山悬马径,霞湮霜树,夜氛暗织。
毡裹灯微,炉煎梦冷,恍乘虚舴。便裁取浮生,空馀烟雾,听还是、涛千尺。
明日又多萍迹。历重山、耸成潮汐。银河飞灺,征鸿冲暝,月痕如溺。
指隙红情,天涯况味,秋声将默。怅无声应有,苍茫一片,荡江湖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指 zhǐ《國語辭典》
指 [ zhǐ ]
名-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一指」。如:「三指宽的距离」。
- 用意、主旨。如:「言近指远」。《书经·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愿闻其指。」
- 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赠美人〉诗:「遥指红楼是妾家。」
- 朝向、对著。如:「时针正指九点。」、「狙击手把枪管指向甘迺迪。」《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 希望、依赖。如:「指望」、「这老太太就指著她儿子养活呢!」
- 斥责。《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 直立、翘起来。如:「令人发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隙 xì《國語辭典》
隙 [ xì ]
名- 裂缝、孔穴。如:「孔隙」、「缝隙」。《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空暇、闲暇。如:「农隙」。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宋·苏轼〈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
- 漏洞、机会。如:「乘隙而入」。唐·德宗〈西平王李晟东渭桥纪功碑〉:「觑隙乘便,饵诱贪卒。」
- 仇怨。如:「嫌隙」。《史记·卷八二·田单传》:「惠王立,与乐毅有隙。」南朝宋·鲍照〈代贫贱苦愁行〉:「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 空著的。如:「隙地」。
- 不完整、不足。《孙子·谋攻》:「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红情(紅情)hóng qíng
(1).犹言艳丽的情趣。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之二:“不为香桃怜瘦骨,怕容易减红情。”
(2).词牌名。又名《暗香》。双调,九十七字,仄韵。 清 万树 《词律·目次》:“按 白石 製《暗香》、《疎影》二调,后人改名《红情》、《緑意》,今人皆仍之,未有玩索而知其即《暗香》、《疎影》者,今考而合之。”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又名《暗香》。双调,九十七字,仄韵。 清 万树 《词律·目次》:“按 白石 製《暗香》、《疎影》二调,后人改名《红情》、《緑意》,今人皆仍之,未有玩索而知其即《暗香》、《疎影》者,今考而合之。” ——《漢語大詞典》
天涯 tiān yá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冰心 《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漢語大詞典》
况味(況味)kuàng wèi
亦作“况味”。 景况和情味。 宋 范仲淹 《与工部同年书》:“工部同年,近日况味如何?须是以道自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新妇在乞人中,稔其况味,今日视之,觉有天堂地狱之别。” 郑振铎 《海燕·黄昏的观前街》:“它比城市多了些乡野的荒凉况味,比乡村却又少了些质朴自然的风趣。” ——《漢語大詞典》
秋声(秋聲)qiū shēng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漢語大詞典》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 快要:~要。~至。~来。即~。
- 带领,扶助:~雏。扶~。~军。
- 拿,持:~心比心。
- 把:~门关好。
-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 保养:~养。~息。
- 兽类生子:~驹。~小猪。
-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 又,且:~信~疑。
-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 刚,刚刚:~~。~才。
- 姓。
-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默 mò《國語辭典》
默 [ mò ]
副- 沉静无声、不出声。如:「默而不语」。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成通?」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 暗中。如:「潜移默化」。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默思失业途,因念远戍卒。」
- 凭记忆读出或写出。如:「默诵」、「默写」。
- 姓。如明代有默思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