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又无狂太守,何以解忧思。

苏轼宋代〕《答李邦直

美人如春风,著物物未知。
羁愁似冰雪,见子先流澌。
子従徐方来,吏民举熙熙。
扶病出见之,惊我一何衰。
知我久慵倦,起我以新诗。
诗词如醇酒,盎然熏四支。
径饮不觉醉,欲和先昏疲。
西斋有蛮帐,风雨夜纷披。
放怀语不择,抚掌笑脱颐。
别来今几何,春物已含姿。
柳色日夜暗,子来竟何时。
徐方虽云乐,东山禁游嬉。
又无狂太守,何以解忧思。
闻子有贤妇,华堂咏《螽斯》。
曷不倒囊橐,卖剑买蛾眉。
不用教丝竹,唱我新歌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太守何以解忧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狂 kuáng《國語辭典》

狂 [ kuáng ]

  1. 夸大的、傲慢自大。如:「狂妄」、「口出狂言」。《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三国蜀·诸葛亮〈罢来敏教〉:「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2. 放纵、放荡。如:「狂放不羁」。《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 强烈、猛烈。如:「力挽狂澜」、「狂风骤雨」。宋·贺铸〈宿芥塘佛祠〉诗:「青青穬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1. 疯癫。如:「发狂」、「丧心病狂」。《书经·微子》:「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汉·孔安国·传:「发疾生狂。」宋·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2. 姓。如黄帝时有狂屈竖,春秋时宋国有狂狡。
  1. 任情恣意、不受拘束。如:「狂欢」、「狂笑不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诗:「放歌狂饮不知晓,烂熳酌客山岳颓。」
  2. 急速、快促。如:「狂奔」。《楚辞·屈原·九章·抽思》:「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文选·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太守 tài shǒu
官名。 秦 置郡守, 汉景帝 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隋 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 宋 以后改郡为府或州,太守已非正式官名,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 明 清 时专指知府。  ——《漢語大詞典》
何以 hé yǐ
(1).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 叔宝 常耽醉,罕有醒时。’ 隋文帝 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明 高启 《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勗蹈其常。” 冰心 《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
(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漢語大詞典》
解忧(解憂)jiě yōu
(1).解除忧愁。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宋 陆游 《上殿札子》:“陛下虽居万乘之贵,孰与解忧哉?” 明 刘基 《题陈太初画扇》诗:“炎天玉烁水银流,琴上薰风可解忧。”
(2).长踦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蟏蛸》:“《採兰杂志》:长踦,一名青鸟,一名解忧。”参见“ 长踦 ”。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