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肯唱骊歌送春去,悔教羯鼓彻明催。

唐寅明代〕《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其六

忍把残红扫作堆,纷纷雨里毁垣颓。蛤蜊上市惊新味,鹈鴃催人再洗杯。

肯唱骊歌送春去,悔教羯鼓彻明催。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来年可烂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骊歌送春羯鼓彻明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1.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3.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1.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骊歌(驪歌)lí gē
告别的歌。 南朝 梁 刘孝绰 《陪徐仆射晚宴》诗:“ 洛 城虽半掩,爱客待驪歌。”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驪歌又几年。”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辞母》:“望帝乡白云縹緲,听驪歌珠泪痕抛,愿边疆无事扰。” 周恩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二:“东风催异客, 南浦 唱驪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参见“ 驪驹 ”。  ——《漢語大詞典》
送春 sòng chūn
(1).送别春天。 唐 白居易 《送春归》诗:“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 西江 西。” 清 周亮工 《白樱桃》诗之二:“岭外麦英雪是肤,送春新脱紫霞襦。”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2).旧时立春日的一种风俗。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立春日,官吏各执彩仗……制小春牛遍送搢绅家,谓之送春。”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悔 huǐ《國語辭典》

悔 [ huǐ ]

  1. 事后追恨。如:「悔恨」、「悔不当初」。唐·李频〈春闺怨〉诗:「自怨愁容常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宋·欧阳修〈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细〉词:「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2. 改过。如:「悔过」、「悔改」。《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
教 jiào/jiāo《國語辭典》

教 [ jiào ]

  1. 训诲、诱导。如:「教导」、「教诲」。《孟子·离娄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2. 使、让。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宋·周邦彦〈玉楼春·当时携手〉词:「帐里不教春梦到。」
  1. 礼仪、规矩。《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
  2. 宗教的简称。如:「佛教」、「基督教」。
  3. 姓。如明代有教辅直。

教 [ jiāo ]

  1. 传授。如:「教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唐·柳宗元〈六逆论〉:「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
羯鼓 jié gǔ
古代打击乐器的一种。起源于 印度 ,从西域传入,盛行于 唐 开元 、 天宝 年间。《通典·乐四》:“羯鼓,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 羯 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 唐 温庭筠 《华清宫》诗:“宫门深锁无人觉,半夜云中羯鼓声。”《新唐书·礼乐志十一》:“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  ——《漢語大詞典》
彻明(徹明)chè míng
犹彻旦。 唐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诗:“落日啼连夜,孤灯坐彻明。” 宋 范成大 《问月堂酌别》诗:“鬢丝今夜不多黑,酒量彻明无数宽。” 明 袁宏道 《集乔光禄斋头》诗:“彻明尚不去,安肯见灯迴?”  ——《漢語大詞典》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1.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