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杜甫唐代〕《遣兴五首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何其挂怀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1.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2.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愚 yú《國語辭典》

愚 [ yú ]

  1. 笨傻、不聰明。如:「愚笨」、「愚昧無知」。《論語·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唐·白居易〈新樂府·澗底松〉:「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2. 與自身有關的。如:「愚見」、「愚兄」。《戰國策·秦策五》:「臣效愚計,大王不用。」
  1. 欺騙、蒙騙。《孫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文選·賈誼·過秦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 自稱的謙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唐·劉得仁〈賀顧非熊及第其年內索文章〉詩:「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
何其 hé qí
(1).怎么那样;为什么那样。用于疑问句。《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经义诗赋,等是文词,而议者便谓治经之人不可使考诗赋,何其待天下士大夫之薄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
(2).多么,何等。用于感叹句。《左传·僖公十五年》:“二三子何其慼也!” 唐 杜甫 《义鹘行》:“功成失所往,用捨何其贤!” 宋 郭祥正 《金山行》:“一朝登临重太息,四时想像何其雄!” 鲁迅 《华盖集·这个和那个》:“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形,和那时的何其神似!”  ——《漢語大詞典》
挂怀(挂懷)guà huái
亦作“掛怀”。 牵挂;挂念。 唐 韩愈 《送灵师》诗:“ 灵师 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合卺》:“姻缘前生分定,苦苦掛怀则甚!”《白雪遗音·马头调·常在外》:“一年四季常在外,叫人掛怀。” 李瑛 《一月的哀思》:“几年来,我们无时不在挂怀你健康的消息。”  ——《漢語大詞典》
抱 bào《國語辭典》

抱 [ bào ]

  1. 胸懷、志趣。《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然區區丹抱,不負夙心。」
  2. 量詞。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3. 姓。如北魏有抱嶷、抱老壽。
  1. 摟持,用雙手合圍。如:「抱孩子」、「抱薪救火」。
  2. 養育。《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
  3. 孵化。如:「抱蛋」、「抱窩」。
  4. 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5. 守護。《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
  6. 環繞。如:「環山抱水」。宋·陸游〈書事〉詩:「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
  7. 拋擲、丟棄。《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褚先生曰:『抱之山中,山者養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