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丈夫 zhàng fū
(1).男子。指成年男子。《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餘,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2).男子。指男孩子。《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 齐 ,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 瞿 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
(3).妻称夫为丈夫。《太平广记》卷三○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 佩 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4).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宋 张思光 《门律自序》:“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元 林泉生 《吊岳王墓》诗:“庙堂短计惭嫠妇,宇宙惟公是丈夫。” 明 来集之 《铁氏女》:“父是丈夫,姊为奇女,妾岂奴流?”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鲁迅 《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漢語大詞典》
(2).男子。指男孩子。《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 齐 ,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 瞿 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
(3).妻称夫为丈夫。《太平广记》卷三○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 佩 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4).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宋 张思光 《门律自序》:“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元 林泉生 《吊岳王墓》诗:“庙堂短计惭嫠妇,宇宙惟公是丈夫。” 明 来集之 《铁氏女》:“父是丈夫,姊为奇女,妾岂奴流?”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鲁迅 《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漢語大詞典》
誓许(誓许)
高启诗千金买得利匕首摩挲誓许酬相知 ——《韵府拾遗 语韵》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 姓。
愤惋(憤惋)fèn wǎn
怅恨;愤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后汉书·袁绍传》:“海内伤心,志士愤惋。”《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绍宗 对曰:‘太后临朝,淫虐无道,天下愤惋,共所弃之。’”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丈夫誓许国,愤惋復何有!”《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元年》:“ 德驤 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擅减刑名, 德驤 愤惋求见,欲面白其事。”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何有 hé yǒu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漢語大詞典》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