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昨忆逾陇坂,高秋视吴岳。

杜甫唐代〕《青阳峡

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
林迥硖角来,天窄壁面削。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昨忆逾陇坂,高秋视吴岳。东笑莲华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壮观,已谓殷寥廓。突兀犹趁人,及兹叹冥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陇坂高秋吴岳

昨 zuó《國語辭典》

昨 [ zuó ]

  1. 前一天。《广韵·入声·铎韵》:「昨,昨日,隔一宵。」《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2. 以往、过去。如:「今是昨非」。明·张自烈《正字通·日部》:「昨,往日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同「昔 」。
  1. 前一天的。如:「昨夜」。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逾 yú《國語辭典》

逾 [ yú ]

  1. 越过、超过。如:「逾墙」、「逾时不候」、「年逾六十」。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著书逾十年,幽颐靡不推。」宋·苏辙〈六国论〉:「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2. 经历、经过。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时更七代,数逾千祀。」唐·柳宗元〈睢阳庙碑〉:「浩浩烈士,不闻济师。兵食歼焉,守逾三时。」
  1. 更加。《淮南子·原道》:「不足以禁奸塞邪,乱乃逾滋。」《明史·卷二九五·忠义传七·王励精传》:「其墨迹久逾新,涤之不灭。」
陇坂(隴坂)lǒng bǎn
见“ 陇阪 ”。  ——《漢語大詞典》
高秋 gāo qiū
(1).天高气爽的秋天。 南朝 梁 沈约 《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四一:“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明 徐祯卿 《送耿晦之守湖州》诗:“远下 吴江 向 霅川 ,高秋风物倍澄鲜。”
(2).深秋。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宅内有自雨亭子,簷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明 邵璨 《香囊记·闻讣》:“荒凉凉高秋时序,冷萧萧清霜天气。”  ——《漢語大詞典》
视 ( 視 ) shì
视 [ shì ]
  1. 看:~觉。~力。~野。鄙~。注~。近~。~而不见。熟~无睹。
  2. 亲临某事:~事。~察。
  3. 看待:藐~。重~。等闲~之。
  4. 看望:探~。省(xǐng )~。
  5.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侯”。
  6. 古同“示”,表明。
吴岳(吴嶽)wú yuè
亦作“吴岳”。 古代山名。在今 陕西省 。《史记·封禅书》:“自 华 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 华山 , 薄山 …… 岳山 , 岐山 , 吴岳 , 鸿冢 , 瀆山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在 汧 也。”《文选·张衡〈西京赋〉》:“ 河 渭 为之波盪, 吴岳 为之陁堵。” 李善 注引 郭璞 云:“ 吴岳 别名。”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 吴岳 晓光连翠巘, 甘泉 晚景上丹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