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

陶翰唐代〕《相和歌辞。燕歌行

请君留楚调,听我吟燕歌。家在辽水头,边风意气多。
出自为汉将,正值戎未和。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
大小百馀战,封侯竟蹉跎。归来霸陵下,故旧无相过。
雄剑委尘匣,空门唯雀罗。玉簪还赵女,宝瑟付齐娥。
昔日不为乐,时哉今奈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雪中天山冰上

雪中
唐 李益 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唐 杜牧 郡斋独酌 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唐 李商隐 崔处士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 云外山高寒色重,雪中松苦夜声多。
《韵府拾遗 东韵》:方干诗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  ——《骈字类编》
凌 líng《國語辭典》

凌 [ líng ]

  1. 積冰。《文選·張衡·思玄賦》:「魚矜鱗而并凌兮,鳥登木而失條。」唐·李善·注:「凌,冰也。」
  2. 姓。如唐代有凌準。
  1. 登、升。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
  2. 駕、乘。《文選·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唐·李善·注:「凌,乘也。」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 踰越、超過。《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二首之一:「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通「陵」。
  4. 逼近、壓倒。《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5. 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天山 tiān shān
(1).山名。(1)一名 燕然山 ,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杭爱山脉 。 北魏 太延 四年(公元438年) 拓跋焘 击 柔然 ,从 浚稽山 北向 天山 ,即此。(2) 唐 时称 伊州 、 西州 以北一带山脉为 天山 。也称 白山 、 折罗漫山 。 伊州 、今 新疆 哈密县 ; 西州 ,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参阅《元和郡县志·伊州》《太平寰宇记·伊州》
(2). 亚洲 中部的大山系。横贯 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部,西端伸入 苏联 中亚细亚 。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 塔里木 、 准噶尔 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  ——《漢語大詞典》
冰上
礼记月令鱼上冰注夏小正正月启蛰鱼陟负冰疏云鱼陟负冰者陟升也谓鱼从水下升于冰上而负冰證经中鱼上冰原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 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晋书索紞传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  ——《骈字类编》
渡 dù《國語辭典》

渡 [ dù ]

  1. 过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河」、「渡海」。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2. 通过、跨越。如:「渡过难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 平原。」宋·苏轼〈梅花〉诗二首之一:「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3. 交付、转手。如:「引渡」、「让渡」。
  1. 坐船过河的地方。《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唐·王维〈归嵩山作〉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交 jiāo《國語辭典》

交 [ jiāo ]

  1. 足脛相交。《說文解字·交部》:「交,交脛也。」
  2. 縱橫錯雜。《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3. 相接、接觸。《楚辭·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晉·孔坦〈與石聰書〉:「鋒鏑一交,玉石同碎。」
  4. 來往、往來相好。如:「交際」、「結交」。《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5. 兩性媾合。如:「交配」、「性交」。《禮記·月令》:「旦不鳴,虎始交。」《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婦獨居,夢與人交。」
  6. 授與、付給。如:「交付」、「交代」、「這件事交給他辦。」
  7. 使得、使令。唐·羅隱〈銅雀臺〉詩:「祗合當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我聽那先生說了這一會,交我也怕上來了。」通「教」。
  1. 相會的時候或地方。如:「春夏之交」、「湘鄂之交」。《左傳·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2. 朋友、友誼。如:「至交」、「刎頸之交」。《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3. 買賣。如:「今天成交多少數量?」
  4. 筋斗、跟頭。如:「跌交」、「摔了一交」。同「跤 」。
  5. 姓。如周代有交父彝。
  1. 雜合、一齊。如:「水乳交融」、「雷電交作」、「風雨交加」、「飢寒交迫」。
  2. 互相、彼此。如:「交談」、「交戰」、「交流」。《國語·越語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種也。」
河 hé《國語辭典》

河 [ hé ]

  1. 水道的通称。如:「河流」、「运河」。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黄河的简称。如:「河套」。
  3. 成河川状的群体。如:「星河」、「银河」。
  4. 姓。如南北朝时有河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