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

李益唐代〕《相和歌辞。从军有苦乐行

劳者且勿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本居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命重恩光。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矢夏服不再

一矢
唐 李贺 荣华乐 洪厓箫声绕天来,天长一矢贯双虎。云弝绝骋聒旱雷,乱袖交竿管儿舞。
唐 段成式 游长安诸寺联句 宣阳坊静域寺 三阶院联句 双弧摧孔雀,一矢陨贪狼。  ——《骈字类编》
弢 tāo《國語辭典》

弢 [ tāo ]

  1. 裝弓的袋子。《國語·齊語》:「弢無弓,服無矢。」
  2. 裝東西的套子。《新唐書·卷九三·李靖傳》:「其舊物有佩筆,以木為管弢。」
  3. 兵法。如:「六弢」、「弢略」。通「韜」。
  1. 隱藏。《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弢跡匿光。」通「韜」。
夏服 xià fú
良箭名。《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 郭璞 注引 服虔 曰:“服,盛箭器也。 夏后氏 之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即繁弱箭服,故曰夏服也。”一说指古之善射者 夏羿 的箭囊。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贞 索隐。亦泛指箭或箭囊。 唐 许敬宗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诗:“鷲岭飞夏服,娥魄乱雕弓。” 唐 李益 《从军有苦乐行》:“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
夏天的服装。《韩非子·显学》:“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以为俭。” 唐 白居易 《秋霁》诗:“冬衣殊未製,夏服行将绽。”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弓 gōng《國語辭典》

弓 [ gōng ]

  1. 武器名。由弯成弧形的木条系上丝绳制成用以发射箭矢或弹丸的器具。如:「弓箭」、「弹弓」。《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2. 量词。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六尺为一弓。《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唐·孔颖达·正义:「六尺为步,弓之下制六尺,与步相应。」
  3. 姓。如前秦有弓蚝。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弯曲。如:「弓腰」、「弓著背」。
不再 bù zài
不重复第二次。《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郑玄 注:“不再,犹不更也。” 孔颖达 疏:“言儒者有愆过之言不再为之。” 晋 陆机 《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晼其将及。” 巴金 《〈沉默集〉序》:“虽然沉默也使人痛苦,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坚持着,不再把我的笔提起来。”  ——《漢語大詞典》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