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期双节,三台空一星。
杜牧〔唐代〕《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命世须人瑞,匡君在岳灵。气和薰北陆,襟旷纳东溟。
赋妙排鹦鹉,诗能继鶺鴒.蒲亲香案色,兰动粉闱馨。
周孔传文教,萧曹授武经。家僮谙禁掖,厩马识金铃。
性与奸邪背,心因启沃冥。进贤光日月,诛恶助雷霆。
阊阖开时召,箫韶奏处听。水精悬御幄,云母展宫屏。
捧诏巡汧陇,飞书护井陉。先声威虎兕,馀力活蟭螟。
荣重秦军箭,功高汉将铭。戈鋋回紫塞,干戚散彤庭。
顺美皇恩洽,扶颠国步宁。禹谟推掌诰,汤网属司刑。
稚榻蓬莱掩,膺舟巩洛停。马群先去害,民籍更添丁。
猾吏门长塞,豪家户不扃。四知台上镜,三惑井中瓶。
雅韵凭开匣,雄铓待发硎。火中胶绿树,泉下劚青萍。
五岳期双节,三台空一星。凤池方注意,麟阁会图形。
寒暑逾流电,光阴甚建瓴。散曹分已白,崇直眼由青。
赐第成官舍,佣居起客亭。松筠侵巷陌,禾黍接郊坰.
宿雨回为沼。春沙淀作汀。鱼罾栖翡翠,蛛网挂蜻蜓。
迟晓河初转,伤秋露已零。梦馀钟杳杳,吟罢烛荧荧。
字小书难写,杯迟酒易醒。久贫惊早雁,多病放残萤。
雪劲孤根竹,风凋数荚蓂.转喉空婀娜,垂手自娉婷。
胫细摧新履,腰羸减旧鞓。海边慵逐臭,尘外怯吞腥。
隐豹窥重巘,潜虬避浊泾。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da.
赋妙排鹦鹉,诗能继鶺鴒.蒲亲香案色,兰动粉闱馨。
周孔传文教,萧曹授武经。家僮谙禁掖,厩马识金铃。
性与奸邪背,心因启沃冥。进贤光日月,诛恶助雷霆。
阊阖开时召,箫韶奏处听。水精悬御幄,云母展宫屏。
捧诏巡汧陇,飞书护井陉。先声威虎兕,馀力活蟭螟。
荣重秦军箭,功高汉将铭。戈鋋回紫塞,干戚散彤庭。
顺美皇恩洽,扶颠国步宁。禹谟推掌诰,汤网属司刑。
稚榻蓬莱掩,膺舟巩洛停。马群先去害,民籍更添丁。
猾吏门长塞,豪家户不扃。四知台上镜,三惑井中瓶。
雅韵凭开匣,雄铓待发硎。火中胶绿树,泉下劚青萍。
五岳期双节,三台空一星。凤池方注意,麟阁会图形。
寒暑逾流电,光阴甚建瓴。散曹分已白,崇直眼由青。
赐第成官舍,佣居起客亭。松筠侵巷陌,禾黍接郊坰.
宿雨回为沼。春沙淀作汀。鱼罾栖翡翠,蛛网挂蜻蜓。
迟晓河初转,伤秋露已零。梦馀钟杳杳,吟罢烛荧荧。
字小书难写,杯迟酒易醒。久贫惊早雁,多病放残萤。
雪劲孤根竹,风凋数荚蓂.转喉空婀娜,垂手自娉婷。
胫细摧新履,腰羸减旧鞓。海边慵逐臭,尘外怯吞腥。
隐豹窥重巘,潜虬避浊泾。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da.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五岳(五嶽)wǔ yuè
亦作“ 五岳 ”。
(1).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书中记述略有不同。(1)指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五岳,东曰 岱宗 、南曰 衡山 、西曰 华山 、北曰 恒山 、中曰 嵩高山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说同。《初学记》卷五引《纂要》:“ 嵩 、 泰 、 衡 、 华 、 恒 ,谓之五岳。”今所言五岳,即指此五山。(2)指东岳 泰山 、南岳 霍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尔雅·释山》:“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翟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高 为中岳。” 郭璞 注:“﹝ 霍山 ﹞即 天柱山 。”按, 天柱山 在今 安徽 霍山县 西北。《史记·封禅书》载 汉武帝 “登礼 灊 之 天柱山 ,号曰‘南岳’”。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则谓“南方 衡山 ,一名 霍山 ”。(3)指 泰山 、 衡山 、 华山 、 岳山 、 恒山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五岳, 岱 在 兖州 、 衡 在 荆州 、 华 在 豫州 、 岳 在 雍州 、 恒 在 并州 。”《尔雅·释山》:“ 河 南, 华 ; 河 西, 岳 ; 河 东, 岱 ; 河 北, 恒 ; 江 南, 衡 。” 郭璞 注:“ 岳 , 吴岳 。”
(2).谓人的五官,指脸上的器官。《明史·方伎传·袁珙》:“尝相 陶凯 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
(3).道教谓五座仙山。即东岳 广乘山 ,南岳 长离山 ,西岳 丽农山 ,北岳 广野山 ,中岳 崑崙山 。见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引《道经》。
(4). 周昭王 所铸五剑的合称。 南朝 梁 陶宏景 《刀剑录》:“ 周昭王瑕 ……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名五岳。铭曰:‘镇岳上方’,古文篆书,长五尺。” ——《漢語大詞典》
(1).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书中记述略有不同。(1)指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五岳,东曰 岱宗 、南曰 衡山 、西曰 华山 、北曰 恒山 、中曰 嵩高山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说同。《初学记》卷五引《纂要》:“ 嵩 、 泰 、 衡 、 华 、 恒 ,谓之五岳。”今所言五岳,即指此五山。(2)指东岳 泰山 、南岳 霍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尔雅·释山》:“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翟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高 为中岳。” 郭璞 注:“﹝ 霍山 ﹞即 天柱山 。”按, 天柱山 在今 安徽 霍山县 西北。《史记·封禅书》载 汉武帝 “登礼 灊 之 天柱山 ,号曰‘南岳’”。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则谓“南方 衡山 ,一名 霍山 ”。(3)指 泰山 、 衡山 、 华山 、 岳山 、 恒山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五岳, 岱 在 兖州 、 衡 在 荆州 、 华 在 豫州 、 岳 在 雍州 、 恒 在 并州 。”《尔雅·释山》:“ 河 南, 华 ; 河 西, 岳 ; 河 东, 岱 ; 河 北, 恒 ; 江 南, 衡 。” 郭璞 注:“ 岳 , 吴岳 。”
(2).谓人的五官,指脸上的器官。《明史·方伎传·袁珙》:“尝相 陶凯 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
(3).道教谓五座仙山。即东岳 广乘山 ,南岳 长离山 ,西岳 丽农山 ,北岳 广野山 ,中岳 崑崙山 。见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引《道经》。
(4). 周昭王 所铸五剑的合称。 南朝 梁 陶宏景 《刀剑录》:“ 周昭王瑕 ……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名五岳。铭曰:‘镇岳上方’,古文篆书,长五尺。” ——《漢語大詞典》
期 qī/jī《國語辭典》
期 [ qí ]
动- 约定。如:「不期而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三国魏·曹丕〈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 希冀、盼望。如:「期待」、「期望」。宋·欧阳修〈纵囚论〉:「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 时、日,或经约定的时、日。如:「时期」、「日期」、「限期」、「后会有期」。唐·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 折》:「我今日与小姐赴期去来。」
- 一段时间。如:「假期」、「学期」、「潜伏期」、「危险期」。
- 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量词。计算事物分期的单位。如:「训练计划一年分为四期。」、「这本杂志已出版五卷六十期。」
期 [ jī ]
名- 一周年。《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 丧服中期服的简称。《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彊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 [ qī ]
- (一)之又音。
双节(雙節)shuāng jié
(1). 唐 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车服志》:“旌以絳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緋幡,紫縑为袋,油囊为表。节,悬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餘与旌同。”《新唐书·百官志四》:“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仪仗。 唐 韩翃 《送高员外赴溜青使幕》诗:“人趋双节近,马递百花归。”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一:“緑鬢縈云裾曳露,双节飘颻下仙步。”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 唐 史头上功第一,春风双节好朝天。” ——《漢語大詞典》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仪仗。 唐 韩翃 《送高员外赴溜青使幕》诗:“人趋双节近,马递百花归。”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一:“緑鬢縈云裾曳露,双节飘颻下仙步。”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 唐 史头上功第一,春风双节好朝天。” ——《漢語大詞典》
三台(三臺)sān tái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一星 yī xīng
(1).一颗星。《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宋书·符瑞志上》:“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参见“ 一星终 ”。
(2).一点儿。 唐 李群玉 《仙明州口号》诗:“半浦夜歌闻盪桨,一星幽火照叉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这头巾在菜园里埋伏许多时,可怎生无半点儿尘丝,一星儿土渍?”《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你使我八两银子,空吃我这许多时草豆,一星活儿不肯替做,我该白养活你不成?” 冰心 《寄小读者》九:“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下彼此唤着。”
(3).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宋史·律历志一》:“其衡合乐分册一尺四寸,重一钱半,锤重六钱,盘重四钱,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别出一星,等五絫。”
(4).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漢語大詞典》
(2).一点儿。 唐 李群玉 《仙明州口号》诗:“半浦夜歌闻盪桨,一星幽火照叉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这头巾在菜园里埋伏许多时,可怎生无半点儿尘丝,一星儿土渍?”《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你使我八两银子,空吃我这许多时草豆,一星活儿不肯替做,我该白养活你不成?” 冰心 《寄小读者》九:“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下彼此唤着。”
(3).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宋史·律历志一》:“其衡合乐分册一尺四寸,重一钱半,锤重六钱,盘重四钱,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别出一星,等五絫。”
(4).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