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生民坠涂炭,比屋为冤魂。

陆龟蒙唐代〕《读《阴符经》寄鹿门子

清晨整冠坐,朗咏三百言。备识天地意,献词犯乾坤。
何事不隐德,降灵生轩辕。口衔造化斧,凿破机关门。
五贼忽迸逸,万物争崩奔。虚施神仙要,莫救华池源。
但学战胜术,相高甲兵屯。龙蛇竞起陆,斗血浮中原。
成汤与周武,反覆更为尊。下及秦汉得,黩弄兵亦烦。
奸强自林据,仁弱无枝蹲。狂喉恣吞噬,逆翼争飞翻。
家家伺天发,不肯匡淫昏。生民坠涂炭,比屋为冤魂。
只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微臣与轩辕,亦是万世孙。
未能穷意义,岂敢求瑕痕。曾亦爱两句,可与贤达论。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方寸了十字,万化皆胚腪.
身外更何事,眼前徒自喧。黄河但东注,不见归昆仑。
昼短苦夜永,劝君倾一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生民涂炭比屋冤魂

生民 shēng mín
(1).人民。《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清史稿·世祖纪二》:“国家设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
(2).生育人。《国语·晋语四》:“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孔子家语·本命》:“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
(3).犹言人类诞生。《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 宋 苏轼 《秦始皇帝论》:“昔者生民之初,不知所以养生之具。”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然自太古生民,近者二十万岁。”
(4).指人类。《孟子·公孙丑上》:“‘ 伯夷 、 伊尹 於 孔子 ,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 孔子 也。’”
(5).保全士兵生命。《左传·宣公十二年》:“ 随季 曰:‘ 楚 师方壮,若萃於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 杜预 注:“同奔为分谤,不战为生民。” 清 唐甄 《潜书·仁师》:“古之用兵者,皆以生民,非以杀民;后之用兵者,皆以杀民,非以生民。”
(6).养民。《左传·文公六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逸周书·本典》:“生民知常利之道,则国彊。”《荀子·致士》:“凡节奏欲陵,生民欲宽。” 杨倞 注:“生民,谓以德教生养民也。”  ——《漢語大詞典》
坠 ( 墜 ) zhuì
坠 [ zhuì ]
  1. 落,掉下:~马。呱呱~地。
  2. 往下沉:下~。
  3. 系挂在器物上垂着的东西:扇~儿。~子(➊垂着的东西;➋流行于中国河南、山东的一种曲艺,如“河南~~”)。
涂炭(塗炭)tú tàn
(1).比喻极困苦的境遇。《书·仲虺之诰》:“ 有夏 昏德,民坠涂炭。” 孔 传:“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 晋 潘岳 《西征赋》:“竭股肱於昬主,赴涂炭而不移。” 太平天囯 汪潭 《建天京于金陵论》:“於是龙车光降 金陵 ,日驭威临 建业 。后舞前歌,出军民於涂炭。”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三:“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治世安民,是为了拯生民于涂炭。”
(2).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 南朝 梁 沈约 《梁鼓吹曲·道亡》:“救此倒悬拯涂炭,誓师刘旅赫灵断。” 清 吕守曾 《经史法戒诗》之十:“治安共説 梁天监 ,南北通和救涂炭。”
(3).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孟子·公孙丑上》:“立於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韩诗外传》卷一:“廉洁直方,疾乱不治,恶邪不匡,虽居乡里,若坐涂炭。”《东观汉记·赵熹传》:“遇 更始 亲属,皆踝跣涂炭,饥困不能前。”《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 柳元景 欲救 怀文 ,言於上曰:‘ 沈怀文 三子,涂炭不可见;愿陛下速正其罪。’”
(4).蹂躏;摧残。《后汉书·党锢传序》:“海内涂炭,二十餘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水浒传》第六三回:“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万姓。”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戕贼人道,涂炭生灵,是不仁也。” 峻青 《故乡杂记》:“如果不消灭这个敌人……我们的人民,不晓得还要遭受多大的涂炭。”  ——《漢語大詞典》
比屋 bǐ wū
(1).所居屋舍相邻。《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荀彧 进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荆州 还,后至 许 ,见侍中 耿纪 ,语终夜。尚书令 荀彧 与 纪 比屋,夜闻 畿 言,异之……遂进 畿 於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罗 与 贾 ,比屋而居。”
(2).家家户户。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有策名於朝而称门生於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魏书·袁翻传》:“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罗邺 《牡丹》诗:“落尽春红始见花,花时比屋事豪奢。” 宋 司马光 《乞罢陕西义勇札子》:“ 陕西 之民,比屋凋残。” 明 高启 《大水》诗:“ 东江 入门流,比屋如败船。”
(3).借称老百姓。《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由是文武百辟,岳牧羣贤,至於比屋之伦,尽祝当阳之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务俾比屋同沾实惠,小民咸受更生,用称朕子爱元元、抚育安全至意。”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冤魂 yuān hún
冤屈而死的鬼魂。《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於幽冥,创痍被於草棘。” 唐 杜甫 《去秋行》诗:“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清 孙枝蔚 《林处士墓》诗:“ 偃月堂 边悲往事, 栖霞岭 上弔冤魂。” 杨朔 《两洋潮水》:“人们传说这就是死在地牢里的黑奴冤魂在啾啾地叹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