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来四百载,像设藏云浦。
浮屠从西来,事者极梁武。岩幽与水曲,结构无遗土。
穷山林干尽,竭海珠玑聚。况即侍从臣,敢爱烟波坞。
幡条玉龙扣,殿角金虬舞。释子厌楼台,生人露风雨。
今来四百载,像设藏云浦。轻鸽乱驯鸥,鸣钟和朝橹。
庭蕉裂旗旆,野蔓差缨组。石上解空人,窗前听经虎。
林虚叶如织,水净沙堪数。遍问得中天,归修释迦谱。
穷山林干尽,竭海珠玑聚。况即侍从臣,敢爱烟波坞。
幡条玉龙扣,殿角金虬舞。释子厌楼台,生人露风雨。
今来四百载,像设藏云浦。轻鸽乱驯鸥,鸣钟和朝橹。
庭蕉裂旗旆,野蔓差缨组。石上解空人,窗前听经虎。
林虚叶如织,水净沙堪数。遍问得中天,归修释迦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今来(今來)jīn lái
(1).当今,如今。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 韩愈 《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 懦弱, 曹操 弄权。”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鍼关,透鍼关。”
(2).从今以后。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漢語大詞典》
(2).从今以后。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漢語大詞典》
四百
唐 徐夤 忆潼关 须知皇汉能扃鐍,延得年过四百馀。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三 入林屋洞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元 杨维桢 三阁图 红尘巴马四百秋,五城步障五花毬。 ——《骈字类编》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三 入林屋洞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元 杨维桢 三阁图 红尘巴马四百秋,五城步障五花毬。 ——《骈字类编》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 充满:怨声~道。
-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 姓。
像设(像設)xiàng shè
《楚辞·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姦些,像设君室,静閒安些。” 朱熹 集注:“像,盖 楚 俗,人死则设其形貌於室而祠之也。” 蒋骥 注:“若今人写真之类,固有生而为之者,不必专指死后也。”后称所祠祀的人像或神佛供像为“像设”。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兔罗国》:“每岁三长及月六斋,僧徒相竞,率其同好,賷持供具,多营奇玩,随其所宗,而致像设。”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北京 功德寺 后宫像设工而丽。” 清 顾炎武 《后土祠序》:“宫殿之巍峩,像设之庄静,香火之駢闐,未尝废也。” ——《漢語大詞典》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动-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名-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浦 pǔ《國語辭典》
浦 [ pǔ ]
名- 河岸、水边。《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宋·王安石〈题燕侍郎山水图〉:「往时濯足荡湘浦,独上九嶷寻二女。」
- 泛指池塘等水面。如:「荷浦」、「莲浦」。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之一:「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词:「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 河川主、支流汇合处或入海口。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诗:「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宋·柳永〈煮海歌〉:「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浦仁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