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年来(年來)nián lái
(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橈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絶。”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
(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漢語大詞典》
(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漢語大詞典》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動-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名-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 (一)之又音。
览镜(覽鏡)lǎn jìng
(1).照镜。 南朝 宋 谢灵运 《豫章行》:“览镜睨頽容,华颜岂久期。”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镜影成相字》:“ 宋璟 未第时,因於日中览镜,镜影忽成‘相’字, 璟 因此自负,遂脩相业,后如其志。” 清 赵翼 《偶得》诗之七:“清晨自览镜,苒苒老已至。”
(2).比喻借鉴。《后汉书·杨震传》:“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借鉴。《后汉书·杨震传》:“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 ——《漢語大詞典》
怕 pà《國語辭典》
怕 [ pà ]
动- 恐惧、害怕。如:「贪生怕死」、「妳怕不怕雷电交加的夜晚?」唐·杜甫〈丽春〉诗:「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 担心、疑虑。如:「我怕你累著了。」、「我怕他别有用心。」
- 可能、或许、大概。表猜测。如:「这堆橘子怕有十来斤吧!」《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岁,他对人自说二十一岁。」
- 岂、难道。表反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怕不要周全?只是关著财利上事,连夫妻两个,心肝不托著五脏的。」《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
- 如果、倘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梅香,怕有赏春佳客来买酒,你与我安排了酒器,整顿则个。」《董西厢·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个,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觑我么?」
- 姓。如唐代有怕善,宋代有怕篯。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减 ( 減 ) jiǎn
减 [ jiǎn ]
- 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价。~员。缩~。削~。偷工~料。
- 降低程度,衰退:~轻。~弱。~少。~色。~产。~免。~缓。
朱颜(朱顔)zhū yán
(1).红润美好的容颜。《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穉朱颜只。” 王夫之 通释:“穉朱颜者,肌肉滑润,如婴穉也。”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陋 荆 姬之朱颜,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评》:“ 元卿 年十八第进士,其叔 正叟 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 清 刘大櫆 《祭吴文肃公文》:“我初见公,公在内阁,皓髮朱颜,笑言磊磊。”
(2).和悦的脸色。表示亲热信任。《汉书·淮阳王刘钦传》:“ 博 自以弃捐,不意大王还意反义,结以朱颜,愿杀身报德。”
(3).美色;美女。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余冠英 注:“朱颜为美色。” 南朝 梁简文帝 《美女篇》:“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七折:“欲觅佳姻,须索放还,强羈留,空絮烦,算除非为觅朱颜,算除非为觅朱颜。”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翠幙出朱颜,清謳发皓齿。”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闻蝉寄友人》诗:“朱颜向华髮,定是几年程。”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记》第一折:“[梅香云]姐姐,你纔一十八岁,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则怕一去朱颜唤不回,误了我这佳期。”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
(5).脸红。形容酒醉的面容。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自古缨冕无丑士,酸寒一洗朱颜酡。”
(6).脸红。羞赧之色。《北齐书·王晞传》:“丞相西閤祭酒 卢思道 谓 晞 曰:‘昨被召朱颜,得不以鱼鸟致怪。’” ——《漢語大詞典》
(2).和悦的脸色。表示亲热信任。《汉书·淮阳王刘钦传》:“ 博 自以弃捐,不意大王还意反义,结以朱颜,愿杀身报德。”
(3).美色;美女。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余冠英 注:“朱颜为美色。” 南朝 梁简文帝 《美女篇》:“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七折:“欲觅佳姻,须索放还,强羈留,空絮烦,算除非为觅朱颜,算除非为觅朱颜。”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翠幙出朱颜,清謳发皓齿。”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闻蝉寄友人》诗:“朱颜向华髮,定是几年程。”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记》第一折:“[梅香云]姐姐,你纔一十八岁,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则怕一去朱颜唤不回,误了我这佳期。”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
(5).脸红。形容酒醉的面容。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自古缨冕无丑士,酸寒一洗朱颜酡。”
(6).脸红。羞赧之色。《北齐书·王晞传》:“丞相西閤祭酒 卢思道 谓 晞 曰:‘昨被召朱颜,得不以鱼鸟致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