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温王重茂: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

李显唐代〕《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柏梁体联句

大明御宇临万方,——李显
顾惭内政翊陶唐。——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
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
再司铨筦恩可忘。——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郑愔
万邦考绩臣所详。——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阎朝隐
权豪屏迹肃严霜。——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宗晋卿
玉醴由来献寿觞。——明悉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当熊,——上官昭容

温 ( 溫 ) wēn《國語辭典》
  1. 「温 」的异体字。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茂 mào《國語辭典》

茂 [ mào ]

  1. 繁盛、旺盛。如:「茂盛」、「茂密」、「根深叶茂」。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 丰盛优美。如:「图文并茂」。《楚辞·屈原·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资质淑茂,道术通明。」
  1. 劝勉。《诗经·小雅·节南山》:「方茂尔恶,相尔矛矣。」通「懋」。
  1. 姓。如汉代有茂员。

茂 [ ​mòu ]

  1. (一)​之又音。
当熊(當熊)dāng xióng
《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 建昭 中,上幸虎圈鬭兽……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 傅昭仪 等皆惊走。 冯倢伃 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倢伃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后多以“当熊”为女性临危不惧、奋不顾身之典。 晋 潘岳 《西征赋》:“壮当熊之忠勇,深辞輦之明智。”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向使 柳氏 以色选,则当熊辞輦之诚可继。” 明 高启 《妾薄命》诗:“弃鱼感泪多,当熊慙力弱。”  ——《漢語大詞典》
让 ( 讓 ) ràng
让 [ ràng ]
  1. 不争,尽(jǐn)着旁人:~步。~位。谦~。
  2. 请:~茶。
  3. 许,使:不~他来。
  4. 任凭:~他闹去。
  5. 被:~雨淋了。
  6.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转(zhuǎn )~。
  7. 闪避:~开。当仁不~。
  8.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
  9. 古同“”,侵夺。
辇 ( 輦 ) niǎn
辇 [ niǎn ]
  1. 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车。帝~。凤~(皇后的车子)。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1.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3.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4.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5.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6.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1.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芳 fāng《國語辭典》

芳 [ fāng ]

  1. 花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当作艸香。」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2.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赏」。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芳侵古道,晴翠连荒城。」宋·罗愿《尔雅翼·卷二·茞》:「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
  3.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声誉。如:「流芳百世」。
  1. 对人的敬称。如:「芳翰」、「芳仪」、「芳名」。
  2. 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上官 shàng guān
(1).高官;大官。《管子·小问》:“客或欲见於 齐桓公 ,请仕上官,授禄千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凡田五亩曰双。上官授田四十双,上户三十双,以是而差。”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观前古之士,歘然奋起於贱庸之地,建名树勋,风采表於当世者,未始不由上官鉅公推引而能至也。”
(2).上司;长官。《后汉书·任延传》:“﹝ 任延 ﹞拜 武威 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復多蝨,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自为下僚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上官。”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上官要叫他守城,他便守城罢了。”
(3).指郡府。《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 李贤 注:“上官谓郡府也。”
(4).复姓。 汉 有 上官桀 。见《史记·大宛列传》
受命上任。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朱紱白银章,上官佐 鄱阳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正五九月不上任》:“偶读 竇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漢語大詞典》
昭容 zhāo róng
(1). 汉 代舞乐名。《汉书·礼乐志》:“ 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招夏》也,主出《武德舞》。”
(2).古女官名。 汉 始置。《宋书·后妃传序》:“昭仪, 汉元帝 所制。昭容, 世祖 所制。”《新唐书·百官志二》:“昭仪、昭容……各一人,为九嬪,正二品。”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贵嬪昭容并列,夫人世妇齐称。”参见“ 九嬪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