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

赵彦昭唐代〕《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
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玄宗碧落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诞 ( 誕 ) dàn
诞 [ dàn ]
  1. 大:~命。
  2. 欺诈,虚妄:怪~。~妄。
  3. 生育,人出生:~生。~辰(生日)。
  4. 生日:寿~。华~。圣~节。
  5. 放荡:放~。
玄宗 xuán zōng
(1).指佛教的深奥旨意。 晋 僧肇 《注〈维摩诘经〉序》:“而恨 支 竺 所出,理滞於文,常惧玄宗,坠於译人。”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大弘緇侣法师 至诚幽感,独步玄宗。”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我在此山中千百餘年,常只闻经听法,推悟玄宗。”
(2).指道家所谓道的深奥旨意。《文选·王俭〈褚渊碑铭〉》:“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李周翰 注:“玄宗,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何晏 王弼 ,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 唐 王维 《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琪树韜华,瑶池夺映,实由陛下弘敷本际,大啟玄宗。”  ——《漢語大詞典》
圣 ( 聖 ) shèng/kū
圣 [ shèng ]
  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哲。
  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洁。~地。~经。
  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上。~旨。~明。
  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手。棋~。
圣 [ kū ]
  1.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1.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碧落 bì luò
(1).道教语。天空;青天。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所贵者达诚碧落,荐寿皇躬。”《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今者小神偶然閒步碧落之间,听得夫人礼告至诚。”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祗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郁达夫 《沉沦》:“他看看草木虫鱼,看看白云碧落,便觉得自家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
(2).见“ 碧落碑 ”。  ——《漢語大詞典》
仙 xiān《國語辭典》

仙 [ xiān ]

  1. 經修煉後長生不老、超脫塵俗的人。如:「神仙」、「八仙過海」、「修道成仙」。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2. 性情或行為超凡不俗的人。如:「詩仙」、「劍仙」。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3. 姓。如宋代有仙源明。
  1. 神仙的、仙人的。如:「仙宮」、「仙居」、「仙丹」。《文選·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化為仙車。」
  2. 輕飄、輕盈。《文選·何敬祖·雜詩》:「心虛體自輕,飄颻若仙步。」唐·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詩:「起晚堪從事,行遲更覺仙。」
  3. 超俗不凡。如:「仙容」、「仙品」、「仙才」。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1. 稱死的婉辭。如:「仙化」、「仙去」、「仙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