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根由,一半儿因花
徐再思〔元代〕《【仙吕】一半儿 病酒》
昨宵中酒懒扶头,今日看花惟袖手,害酒愁花人问羞。病根由,一半儿因花
一半儿酒。 落花
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消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
一半儿雨。 春情
眉传雨恨母先疑,眼送云情人早知,口散风声谁唤起。这别离,一半儿因咱
一半儿你。
一半儿酒。 落花
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消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
一半儿雨。 春情
眉传雨恨母先疑,眼送云情人早知,口散风声谁唤起。这别离,一半儿因咱
一半儿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病根 bìng gēn
(1).疾病的根源。《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有疾者诣 佗 求疗。 佗 曰:‘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 唐 白居易 《病气》诗:“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宋 陆游 《仲秋书事》诗之七:“灵府不摇神态定,病根已去脉和平。”《水浒传》第九八回:“小弟诊治 张清 脉息,知道是七情所感,被小弟再三盘问, 张将军 方肯説出病根。”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正如久病之后,勉强得一点生机,元气亏耗,病根还没全去。”
(2).比喻引起失败或灾祸的根本原因。 宋 张载 《学大原下》:“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为宰相不能下天下之贤,甚则至於狥私意,义理都丧,也只为病根不去,随所居所接而长。”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 吴安持 ﹞四次妄造事端,动摇朝听,若令依旧供职,病根不去, 河 朔被害无已。”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三》:“今之病根,即在昌言兴西北水利可减东南漕赋二语。” 邹韬奋 《能与为》:“还有一个大病根,便是畏难。”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引起失败或灾祸的根本原因。 宋 张载 《学大原下》:“为子弟则不能安洒扫应对……为宰相不能下天下之贤,甚则至於狥私意,义理都丧,也只为病根不去,随所居所接而长。”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 吴安持 ﹞四次妄造事端,动摇朝听,若令依旧供职,病根不去, 河 朔被害无已。”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三》:“今之病根,即在昌言兴西北水利可减东南漕赋二语。” 邹韬奋 《能与为》:“还有一个大病根,便是畏难。” ——《漢語大詞典》
由 yóu《國語辭典》
由 [ yóu ]
名- 原因。如:「事由」、「原由」、「理由」。《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
- 机会、机缘。《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久仰芳名,无由亲炙。」
- 途径、方法。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游日记二》:「而溪崖亦悬嵌,无由上跻。」
- 姓。如秦代有由余。
- 遵循、听从。《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听任、任凭。如:「信不信由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
- 走、经过。《孟子·离娄上》:「舍止路而不由,哀哉。」《宋史·卷三一困·范仲淹传》:「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
- 践行。《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 自、从。表示所从出。如:「言不由衷」、「由北到南」。《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
- 因为。表示原因。如:「由于」、「咎由自取」。《书经·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 表示凭借。如:「人体是由很多细胞组织而成的。」
- 属、归。表示职责范围的画分。如:「这个案子是由我负责承办。」
- 于。表示所在。《书经·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一半 yī bàn
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约得其半。 唐 李白 《短歌行》:“ 麻姑 垂两鬢,一半已成霜。”《宋史·河渠志七》:“故 秦淮 无泛滥之患。今一半淤塞为田,水流不通,若不惜数亩之田,疏导之以復古跡,则其利尤倍。” 曹禺 《日出》第一幕:“ 竹均 ,我看你这两年的生活已经叫你死了一半。”
一大片。《汉书·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 遮虏鄣 者相待。” 颜师古 注:“半读曰判。判,大片也。时冬寒有冰,持之以备渴也。” ——《漢語大詞典》
一大片。《汉书·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 遮虏鄣 者相待。” 颜师古 注:“半读曰判。判,大片也。时冬寒有冰,持之以备渴也。” ——《漢語大詞典》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动-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