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刘向 撰两汉〕《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谤讥 一作:谤议)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所谓朝廷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所谓(所謂)suǒ wèi
(1).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后汉书·吴祐传》:“ 祐 曰:‘掾以亲故,受污秽之名,所谓“观过斯知人”矣。’” 闽 王延彬 《哭徐夤》诗:“昔除正字今何在?所谓人生能几何!”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非但自己创不起小家庭,还非得遵从家族经济的原则,所谓仰事俯蓄,艰难得很。”《〈艾青诗选〉自序》:“诗人要忠于自己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祗知有持钵餬口事耳。”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四:“一面在解散民众团体,一面也在组织所谓民众团体。” 茅盾 《子夜》十三:“ 朱桂英 到了她的所谓‘家’的时候,已经在下雨了。”
(3).所说的意思;意旨。常用于句末。《礼记·祭义》:“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韩非子·五蠹》:“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太守慌得无所措手足,且又不知所谓。”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应声蓝面鬼》:“鬼忽不见,公亦掩卷就寝,尝举以告寮寀,莫测所谓。”
(4).所以。谓,通“ 为 ”。《战国策·赵策一》:“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吕氏春秋·恃君》作“所为”。 汉 贾谊 《新书·壹通》:“所谓建 武关 、 函谷 、 临晋关 者,大抵为 山 东诸侯也。”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二:“所谓,所为也。”参见“ 所为 ”。  ——《漢語大詞典》
战 ( 戰 ) zhàn
战 [ zhàn ]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
  3. 发抖:~抖。寒~。胆~心惊。
  4. 姓。
胜 ( 勝 ) shèng《國語辭典》

胜 [ shēng ]

  1. 参见「胜键」、「双胜类」等条。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1.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2.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1.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1.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1.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朝廷 cháo tíng
亦作“ 朝庭 ”。
(1).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邢昺 疏:“朝廷,布政之所。”《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朝廷芜而无迹,田野辟而无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阿房宫赋》:“先帝为 咸阳 朝廷小,故营 阿房 为堂室。”
(2).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商君书·农战》:“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説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史记·汲郑列传》:“大将军闻,愈贤 黯 ,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 黯 过於平生。”《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 并州 牧 董卓 被徵,将兵入 洛阳 ,陵虐朝庭。”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而我不飞不鸣亦何以,只待朝庭有知己。”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然芝秉山川清淑之气以生,终不可谓非天下之瑞,特当此之时荐之朝庭,固不若其蒙翳於榛莽荒草之中也。” 柯灵 《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最使这个封建朝廷伤脑筋的,是不断从全国各地传来老百姓造反的消息。”
(3).借指帝王。《东观汉记·朱遂传》:“至乃残食孩幼,朝廷愍悼。”《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朝廷之於 伯通 ,恩亦厚矣。” 李善 注:“ 蔡邕 《独断》云:‘朝廷者,不敢指斥君,故言朝廷。’”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殿上金佛》:“朝廷每受朝时,置一金佛于寳座香案上,当其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方纔 香君 回家,也説朝廷偷走。”
(4).朋友。《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皇帝缘心□□,便问 催子玉 :‘卿与 李乹风 为知己朝庭否?’ 催子玉 □□(答曰):‘臣与 李乹风 为朝庭。’帝曰:‘卿既与 李乹风 为□□(知己)朝庭,情分如何?’ 子玉 曰:‘臣与 李乹风 为朝廷已来,□□ 管 鲍 。’” 蒋礼鸿 通释:“‘知己朝庭’就是知己朋友,所以 催子玉 用‘ 管 鲍 ’来比喻他和 李乹风 的交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