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李白唐代〕《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吴楚弄兵尔为徒劳

吴楚 wú chǔ
(1). 春秋 吴国 与 楚国 。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吴 楚 凭 江 ,负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吴 楚 之故地。即今 长江 中、下游一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君 吴 楚 之士,亡国之餘,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许宗鲁 《登齐山楼》诗:“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吴 楚 江流画里看。” 陈毅 《咏三峡》诗:“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
(3).指 吴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区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4).指 汉高祖 分封的 吴 楚 诸侯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 楚 反,闻。”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景帝 ﹞其资如此,而 鼂错 又以 申 商 进之,何怪有 吴 楚 之难。”  ——《漢語大詞典》
弄兵 nòng bīng
(1).谓轻率动兵。《汉书·王莽传下》:“惟 翼平 连率 田况 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餘人,授以库兵…… 莽 让 况 :‘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辠乏兴。’”
(2).喻指兴兵作乱。 唐 杜牧 《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諭, 安 史 何人敢弄兵。”《新唐书·刘潼传》:“宰相 崔鉉 曰:‘此陛下赤子,迫於飢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 侂胄 弄权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 王杲 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餘年乃灭。”参见“ 弄兵潢池 ”。
(3).指使枪弄棒之类。 元 无名氏 《福宁州谣》:“大男终岁食无盐,老妇蒸藜泪盈掬。阿郎辛苦学弄兵,年年贩盐南海滨。担头有盐兵一束,羣行大队惊四邻。”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剧 ( 劇 ) jù
剧 [ jù ]
  1. 厉害,猛烈,迅速:~变。~痛。~烈。~毒。加~。
  2. 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本。~情。~种。~院。~坛。京~。话~。
  3. 姓。
孟 mèng《國語辭典》

孟 [ mèng ]

  1. 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说文解字·子部》:「孟,长也。」《左传·隐公元年》:「傅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正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
  2. 卤莽的、夸大的。如:「孟浪」。《管子·任法》:「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
  1. 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逸周书·卷六·周月》:「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
  2. 孟子或《孟子》一书的简称。如:「孔孟」、「论孟」。
  3. 姓。如战国时邹有孟轲。
亚 ( 亞 ) yà
亚 [ yà ]
  1. 较差:他的体力不~于你。
  2. 次一等:~军。~圣。
  3.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铁。
  4.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
夫 fū/fú《國語辭典》

夫 [ fū ]

  1. 古代稱成年男子為「夫」,後泛稱男子。如:「征夫」、「懦夫」。《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清·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
  2. 泛指一般人。如:「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
  3. 夫婿。如:「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4.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漁夫」、「農夫」、「車夫」、「挑夫」、「樵夫」。

夫 [ fú ]

  1. 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3. 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1.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1.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咍 hāi《國語辭典》

咍 [ hāi ]

  1. 讥笑。《楚辞·屈原·九章·惜诵》:「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汉·王逸·注:「咍,笑也。楚人谓相啁笑曰咍。」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休为贫士叹,任受众人咍。」
  1. 喜悦、欢乐。唐·韩愈〈感春〉诗五首之四:「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西游记·第五九回》:「两道寿眉遮碧眼,一张咍口露金牙。」
  1. 表示慨叹的语气。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聊斋志异·卷九·佟客》:「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通「嗨」。
尔为
如此  ——《整理自网络》
徒劳(徒勞)tú láo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后汉书·朱浮传》:“尚书令 侯霸 奏 浮 败乱 幽州 ,构成 宠 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子京 於文字,其实处不及古人,而专以易置字语为新,徒劳甚矣。” 清 陈维嵩 《望海潮·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展谒》词:“ 西子 笑时, 包胥 哭后,霸 吴 入 郢 徒劳。颯沓响弓刀。”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不必多问,问了也是徒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