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李白唐代〕《阳春歌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飞燕皇后轻身紫宫夫人绝世

飞燕(飛燕,飛鷰)fēi yàn
亦作“ 飞鷰 ”。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夺 卫女 迅,体絶 飞燕 先。” 唐 李白 《清平调》词:“借问 汉 宫谁得似,可怜 飞燕 倚新妆。” 清 孙枝蔚 《春宫词》:“君恩重 飞燕 ,妾体拟当熊。”
(3).良马名。《文选·张协〈七命〉》:“驾 红阳 之飞鷰,驂 唐公 之驌驦。” 张铣 注:“ 红阳 、 唐公 人也,并有良马名飞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鷁首戏清沚。”《南史·袁顗传》:“ 刘胡 叛走不告 顗 , 顗 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为小子所误。’呼取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
(4).指古曲名。语出《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有娀 謡乎《飞燕》,始为北声。” 清 姚鼐 《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诗:“经谭东 鲁 麟,曲唱西《飞燕》。”
(5).指古卜名。《史记·龟策列传》:“ 涂山 之兆从而 夏啟 世,飞燕之卜顺故 殷 兴。”  ——《漢語大詞典》
皇后 huáng hòu
(1).大君。谓天子。《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 蔡沉 集传:“皇,大;后,君也。”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雌雄节》:“皇后屯磿(歷)吉凶之常,以辩(辨)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乡(嚮)。”
(2).皇帝的正妻。《史记·孝文本纪》:“三月,有司请立皇后。 薄太后 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帝嫡妃曰皇后。”《宋史·仁宗纪二》:“﹝ 景祐 元年﹞十一月己丑,册立 曹氏 为皇后。”《隋唐演义》第六八回:“ 太宗 与皇后各自一案坐了, 徐惠妃 坐在皇后旁边。”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七九:“寄言来日聋皇后,胜却 徐妃 半面粧。”  ——《漢語大詞典》
轻身(輕身)qīng shēn
(1).道教谓使身体轻健而能轻举。《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乃称曰:‘……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乃学辟穀,道引轻身。”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云‘乃学道引,欲轻举’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后魏 嵩山 道士 寇谦之 修 张道陵 之术,以其教太冷淡无所得,自言遇 老子 降,授以辟穀轻身之法及《科戒》二十卷。”
(2).指飞升,登仙。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灵光保得长明皎,万里秋毫。早则个轻身慾界超。”
(3).谓不尊重自身。《孟子·梁惠王下》:“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於匹夫者?”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大夫轻身以亲浅事,而专命以抗公侯,《春秋》书之,所以责其重以失己而又轻以失人也。” 明 陆采 《怀香记·池塘晤语》:“轻身自许,端为恁蕙质兰情。”
(4).犹轻生。 宋 司马光 《奏弹王安石表》:“盖以立君朝者当励己以去邪,食君禄者必轻身而为国。”《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今若轻身一死,有许多不便。”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李老》:“其母哀痛迫切,几致轻身。”
(5).空身。《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陈 周弘正 《学中早起听讲》诗:“未解轻身去,唯应下第归。”《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如今也将来交与世兄,我轻身更好逃窜了。”
(6).指独身,单身。《宣和遗事》前集:“ 公弼 昔居 平州 ,愿轻身见 张瑴 ,諭以 金国 招徠之意。”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回春柬药》:“我想起来,是我前日将他奚落那场,因此病越重了。本待轻身救疗,只怕遗臭闺门。”
(7).身体轻盈。 唐 李白 《阳春歌》:“ 飞燕皇后 轻身舞,紫宫夫人絶世歌。”
(8).指分娩。《天雨花》第十三回:“现今怀孕未轻身,且在我家来奉养。待你临盆满月辰,那时送进皇亲府。”  ——《漢語大詞典》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1.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1.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2.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4.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5.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紫宫 zǐ gōng
(1).星官名。指紫微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於是 范蠡 乃观天文,拟法於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圆三方。” 南朝 陈 沈炯 《太极殿铭》:“臣闻在天成象,紫宫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县居其区宇。”
(2).指帝王宫禁。《文选·左思〈咏史〉之五》:“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李周翰 注:“紫宫,天子所居处。”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三:“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明 何景明 《昔游篇》:“三千艳女罗紫宫,倾城一笑扬双蛾。”
(3).神话中天帝的居室。《淮南子·天文训》:“紫宫者, 太一 之居也。” 汉 扬雄 《甘泉赋》:“閌閬閬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嶸。”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缠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漢語大詞典》
夫人 fū rén
(1).诸侯之妻。《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孔颖达 疏:“邦君之妻者,诸侯之夫人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魏王 遗 荆王 美人, 荆王 甚悦之,夫人 郑袖 知王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於王。”
(2). 汉 代亦称列侯之妻。《汉书·文帝纪》:“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无得擅徵捕。”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列侯之妻称夫人。”
(3).帝王的妾。《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嬪,有妻,有妾。”《南史·后妃传序》:“ 晋武帝 采 汉 魏 之制,置贵嬪、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
(4).古代命妇的封号。 王莽 封 崔篆 母 师氏 为 义成夫人 ,为命妇有“夫人”封号之始。至 唐 代,文武官一品及国公的母或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 宋 代执政以上官员之妻封夫人。 明 代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 清 代并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
(5).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史记·刺客列传》:“市行者诸众人皆曰:‘……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适会女子击绵於 瀨水 之上,筥中有饭, 子胥 遇之,谓曰:‘夫人,可得一餐乎?’”
(6).对自己及他人妻子的尊称。 巴金 《灭亡》第七章:“他底身边坐着他底新婚夫人 郑燕华 。” 茅盾 《子夜》三:“我看见他出去。 吴夫人 。”参见“ 夫妻本是同林鸟 ”。
犹众人。《周礼·考工记序》:“ 粤 之无鎛也,非无鎛也,夫人而能为鎛也。”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引之 曰:“夫人犹众人也。”《左传·襄公八年》:“夫人愁痛,不知所庇。” 杜预 注:“夫人,犹人人也。”《淮南子·本经训》:“天下和洽,人得其愿,夫人相乐无所发貺。” 高诱 注:“夫人,众人也。”  ——《漢語大詞典》
绝世(絶世)jué shì
(1).断绝禄位的世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邢昺 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絶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復继之。”《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南史·荀伯子传》:“ 汉 以 萧何 元功,故絶世輒绍。”
(2).犹弃世;死亡。《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命陨队,絶世于 良 。” 杜预 注:“絶世,犹言弃世。”
(3).与人世隔离。《后汉书·袁閎传》:“ 延熹 末,党事将作,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宋 叶适 《戴少望书》:“奈何以少得丧,一不当意,遂为此等絶世自好、苍莽不可知之事?” 明 李贽 《覆邓石阳书》:“弟初不敢以彼等为徇人,彼等亦不以我为絶世,各务以自得而已矣。”
(4).冠绝当世。《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独立。” 唐 钱起 《送邬三落第还乡》诗:“ 郢 客文章絶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有弟 曹植 ,字 子建 ,聪明絶世。” 杨朔 《秋风萧瑟》:“这(指 长城 )不仅是捍卫过我们民族的古垒,也是人类历史上绝世的创造之一。”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