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尔来(爾來)ěr lái
(1).从那时以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 塞通人烟。”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尔来三十有七载,看花恍惚如游仙。”
(2).近来。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尔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尔来索居 仙台 ,又复匝月。” 郭沫若 《东风集·再出夔门》:“一九一三年秋,第一次乘 长江 轮船,东出 夔门 ,经过 三峡 ,尔来往返均乘飞机,与 三峡 不见者四十又八年。” ——《漢語大詞典》
(2).近来。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尔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尔来索居 仙台 ,又复匝月。” 郭沫若 《东风集·再出夔门》:“一九一三年秋,第一次乘 长江 轮船,东出 夔门 ,经过 三峡 ,尔来往返均乘飞机,与 三峡 不见者四十又八年。”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格诗(格詩)gé shī
(1).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或称半格诗。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建安 无偶句, 西晋 颇有之,日盛月加,至 梁 陈 谓之格诗,有排偶而无粘。 沉 宋 又加翦裁,成五言 唐 律。《长庆集》中尚有半格诗。” 清 汪立铭 《白香山后集格诗注》:“顾格诗之义虽亡考,而见诸公之文章者可证……由是观之,格者但别於律诗之谓,公前集既分古调乐府、歌行以类各次於讽諭、閒适、感伤之卷,后集不復分类别卷,遂统称之曰格诗耳。时本於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復繫歌行杂体字,是以格诗另为古诗之一体矣。”
(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宝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詔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士 竇梦徵 、 张礪 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漢語大詞典》
(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宝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詔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士 竇梦徵 、 张礪 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