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惜暮年酬倡绝,犹能作意答秋光。

陆游宋代〕《闲吟

闲吟可是治愁药,一展吴牋万事忘。
不惜暮年酬倡绝,犹能作意答秋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惜暮年酬倡作意秋光

不惜 bù xī
不顾惜;不吝惜。《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买时不惜金与帛,帛载羊车钱载驴。”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山径上堆满了厚厚一层落叶,还夹杂着敌人不惜血本从飞机上撒下来的大量传单。”  ——《漢語大詞典》
暮年 mù nián
晚年;老年。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之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 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下官暮年淹蹇,为世所弃。”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皓 日渐衰颓的暮年里, 愫方 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  ——《漢語大詞典》
酬倡 chóu chàng
酬唱。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近於曾大父酬倡集中,有《凌景阳》一絶句,亦似有意。” 明 胡应麟 《诗薮·元》:“与同郡 柳道传 、 黄晋卿 、 吴立夫 ,切劘酬倡。”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因与 理密亲王 酬倡,为上所怒,故以他故罢官,没无卹典。”参见“ 酬唱 ”。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1.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2.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3.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4.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5.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6.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7.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作意 zuò yì
(1).着意;加意。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 嫦娥 作意栽。” 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君为边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2).指故意、特意。 唐 杜甫 《江头五咏花鸭》诗:“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鸣。”《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清 王士禛 《寄陈伯玑金陵》诗:“东风作意吹杨柳,緑到 芜城 第几桥?”
(3).注意。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新唐书·李绛传》:“帝每閲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
(4).起意;决意。 唐 张籍 《寄昭应王中丞》诗:“春风 石瓮寺 ,作意共君游。”
(5).著作的本意。《汉书·艺文志》:“﹝《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郭沫若 《孔雀胆·后记》:“在写作时当然也加上了一层作意,现代人所说的主题。”  ——《漢語大詞典》
答 dá/dā《國語辭典》

答 [ dá ]

  1. 應對、回覆別人的問題。如:「回答」、「答覆」、「笑而不答」。
  2. 接受他人的恩惠而加以回報。如:「報答」、「答謝」。

答 [ dā ]

  1. 應允、對答。如:「答應」。
  2. 理睬、打招呼。如:「答理」。
  1. 參見「[[答答]]」條。
  1. 姓。如古代有陶邑大夫答子,為答姓之始。
秋光 qiū guāng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