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南村 nán cūn
(1).即 栗里 。在今 江西 九江 南 陶村 西。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 南村 ,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李公焕 注:“ 南村 ,即 栗里 也。”
(2).南边的村庄。 唐 曹邺 《早秋宿田舍》诗:“南村犊牛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漢語大詞典》
(2).南边的村庄。 唐 曹邺 《早秋宿田舍》诗:“南村犊牛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漢語大詞典》
群童(群童)
贡奎诗森布兵戟罗群童盘回绝顶路杳通 ——《韵府拾遗 东韵》
欺 qī《國語辭典》
欺 [ qī ]
动- 诈骗。如:「欺骗」、「诈欺」、「欺世盗名」、「自欺欺人」。《战国策·秦策一》:「反复东山之君,从以欺秦。」
- 凌辱、欺负。唐·姚合〈寄王度居士〉诗:「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公子倚势欺人,无所不至。」
- 压倒、胜过。唐·杜牧〈张好好诗〉:「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文欺百里奚,武胜秦姬辇。」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无力(無力)wú lì
(1).没有力气;没有力量。《周礼·考工记·梓人》:“鋭喙、决吻……若是者谓之羽属,恒无力而轻。”《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羣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2).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唐 刘沧 《怀汶阳兄弟》诗:“书信经年乡国远,弟兄无力海田荒。” 宋 秦观 《春日》诗:“雪霜便觉都无力,只见桃花次第开。”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可是 玛丽 呢,只是一个好幻想好佚乐的女性,环境坏了她,她一定无力自拔,她或许会为她的悲苦打倒。” ——《漢語大詞典》
(2).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唐 刘沧 《怀汶阳兄弟》诗:“书信经年乡国远,弟兄无力海田荒。” 宋 秦观 《春日》诗:“雪霜便觉都无力,只见桃花次第开。”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可是 玛丽 呢,只是一个好幻想好佚乐的女性,环境坏了她,她一定无力自拔,她或许会为她的悲苦打倒。” ——《漢語大詞典》
忍 rěn《國語辭典》
忍 [ rěn ]
动- 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 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 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名-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对面(對面)duì miàn
(1).当面;面对面。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六:“日已向出,天忽大雾,对面不相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齐 朝士子皆呼 祖僕射 为 祖公 ,全不嫌有所涉也,乃有对面以相戏者。”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忽见一阵大风,起砂走石,似吹颺尘,屋瓦翻飞,对面不能相见。” 巴金 《死去的太阳》:“ 程庆芬 坐在他底对面,她看见他底那种拘束不安的样子,不觉对他微笑。”
(2).犹会面。 唐 张鷟 《游仙窟》:“向见称扬,谓言虚假,谁知对面,恰是神仙。”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休着小姐与他对面。”
(3).对过;迎面。《三侠五义》第三回:“ 包公 刚才要饮,只见对面桌上来了一个道人坐下。” 沙汀 《航线》:“当岸上那些高架着的写了标语的木牌,正对面奔了过来的时候,客人们都把头伸过船舷。” 峻青 《海啸》第一章七:“死者是在刚要过河的时候,突然遭到来自河对面的伏击。”
(4).对方。 沈起予 《难民船》:“‘为什么不打无线电求救呢?’‘自然打过;但是对面回电来问船在什么地方时,我们就回答不出。’” ——《漢語大詞典》
(2).犹会面。 唐 张鷟 《游仙窟》:“向见称扬,谓言虚假,谁知对面,恰是神仙。”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休着小姐与他对面。”
(3).对过;迎面。《三侠五义》第三回:“ 包公 刚才要饮,只见对面桌上来了一个道人坐下。” 沙汀 《航线》:“当岸上那些高架着的写了标语的木牌,正对面奔了过来的时候,客人们都把头伸过船舷。” 峻青 《海啸》第一章七:“死者是在刚要过河的时候,突然遭到来自河对面的伏击。”
(4).对方。 沈起予 《难民船》:“‘为什么不打无线电求救呢?’‘自然打过;但是对面回电来问船在什么地方时,我们就回答不出。’”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盗贼(盜賊)dào zéi
(1).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周礼·天官·小宰》:“五曰刑职,以詰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荀子·君道》:“禁盗贼,除姦邪。” 杨倞 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今俗称强取曰盗,私偷曰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俺这犬吠柴门和月待黄昏,只除是盗贼不敢来相近。”
(2).指抢劫偷窃的行为。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饥饉因仍,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
(3).对反叛者的贬称。《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 关中 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宋 陆游 《董逃行·读古乐府拟作》:“ 汉 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4).指外族入侵者。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臣伏惟 松潘 诸军自屯镇以来,於今相继百十餘年,竟未闻盗贼(指 吐蕃 )大侵而有尺寸之效。”《明史·杨继盛传》:“盗贼(指 俺答 )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 ——《漢語大詞典》
(2).指抢劫偷窃的行为。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饥饉因仍,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
(3).对反叛者的贬称。《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 关中 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宋 陆游 《董逃行·读古乐府拟作》:“ 汉 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4).指外族入侵者。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臣伏惟 松潘 诸军自屯镇以来,於今相继百十餘年,竟未闻盗贼(指 吐蕃 )大侵而有尺寸之效。”《明史·杨继盛传》:“盗贼(指 俺答 )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