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杜甫唐代〕《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风花柳

步 bù《國語辭典》

步 [ bù ]

  1. 行、走,用腳走路。如:「散步」、「平步青雲」、「安步當車」。《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2. 追隨、跟從、仿效。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3. 推算。《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四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
  1. 腳步,走路時兩腳前後的距離。如:「小碎步」、「輕移蓮步」、「寸步不離」。《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2. 量詞:➊ ​ 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➋ ​ 計算邁步次數的單位。如:「向前走五步。」➌ ​ 計算事情步驟的單位。如:「做任何事第一步是要先打好基礎。」
  3.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紅樓夢·第六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4. 所處的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
  5.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6. 碼頭,水邊泊船的地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埠」。
  7.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屟 xiè/tì
屟 [ xiè ]
  1. 同“屧”。《玉篇•尸部》:“屟,或作屧。”
屟 [ tì ]
  1. 同“屉”。抽屉。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謙部》:“屟,今籢匱中抽屉字當以此屟為之。”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春风(春風)chūn fēng
(1).春天的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唐 元稹 《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张天翼 《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
(2).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钱谦益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
(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 春风化雨 ”。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
(6).比喻美貌。参见“ 春风面 ”。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 春风一度 ”。
(8).指茶。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牙》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陆游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漢語大詞典》
村 cūn《國語辭典》

村 [ cūn ]

  1. 鄉民聚居的地方。如:「鄉村」、「農村」。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 粗俗、愚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
  1. 頂撞,以言語羞辱人。《水滸傳·第二回》:「小官人若是不當村時,較量一棒耍子。」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花柳 huā liǔ
(1).花和柳。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宋 许月卿 《多谢》诗:“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
(2).指繁华游乐之地。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李东阳 《竹林七贤图》诗:“应从晚岁看冰雪,不向京尘醉花柳。”
(3).指妓院或娼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某少年常结豪族为花柳之游,竟畜亡命,访城中名姬,如蝇袭羶,无不获者。”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兄弟,你有满腹才学,不思进取功名,只以花柳为念。”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况且性薄经营,意躭花柳。”
(4).花柳病的省称。 殷夫 《KingCoat》:“他是一个医生,专门治花柳啦,白浊啦等等性病的。”参见“ 花柳病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