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後园初复无题目,小树微芳也得诗。

杨万里宋代〕《红锦带花

天女风梭织露机,碧丝地上茜栾枝。
何曾系住春皈脚,只解萦长客恨眉。
节节生花花点点,茸茸晒日日迟迟。
後园初复无题目,小树微芳也得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无题微芳也得

後 hòu《國語辭典》

後 [ hòu ]

  1. 在時間上與「先」、「前」相對。《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2. 在空間、位置上與「前」相對。如:「背後」、「村後」、「敵後」、「幕後」、「向後轉」、「懲前毖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3. 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4. 姓。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
  1. 時間較晚的、未來的。如:「後天」、「後代」、「前因後果」。
  2. 次序、位置近末尾的。如:「後排」、「後半段」、「後院」、「後門」。
  1. 遲、晚。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1. 落後。《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
  2. 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3. 摒棄、排除。《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
园 ( 園 ) yuán
园 [ yuán ]
  1.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
  2.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
  3.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无题(無題)wú tí
诗文有用“无题”为题的,表示无题可标或不愿标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唐 人诗中有曰‘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以其不可指言,故谓之‘无题’,非真无题也。”《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四·李义山诗集》:“自释 道源 以后,註其诗者凡数家,大抵刻意推求,务为深解,以为一字一句,皆属寓言,而《无题》诸篇,穿凿尤甚。” 清 冯浩 《〈玉溪生诗笺注〉发凡》:“説诗最忌穿凿,然……言外隐衷,大堪领悟,似凿非凿也。如《无题》诸什,余深病前人动指 令狐 ,初稿尽为翻驳;及审定行年,细探心曲,乃知屡启陈情之时,无非借艷情以寄慨。”  ——《漢語大詞典》
目 mù《國語辭典》

目 [ mù ]

  1. 眼睛。如:「耳聪目明」、「鱼目混珠」、「赏心悦目」、「眉清目秀」。《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 条款、细则。如:「项目」、「条目」、「细目」。《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3. 列在书本前供方便查寻的条文。如:「书目」、「篇目」、「目次」、「四库全书总目」。
  4. 名称、标题。如:「品目」、「名目」、「题目」。
  5. 首领。如:「头目」。
  6.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称呼。《谷梁传·隐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小 xiǎo《國語辭典》

小 [ xiǎo ]

  1. 與「大」相對:➊ ​體積、數量、力量等方面不大的。如:「小城」、「小人物」。《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➋ ​ 年輕、幼稚的。如:「年紀小」、「小伙子」。《晉書·九二·文苑傳·趙至傳》:「我小,未能榮養。」➌ ​ 排行最後或地位較低的。如:「小官」、「這兩位是我二弟和小妹。」、「小妹!請你把帳單拿過來。」➍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恕小民直言。」、「小的不敢!」、「小店」、「小兒」。
  1. 邪惡的人、壞人。《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今大王親近群小,漸漬邪惡所習。」
  2. 小孩、年幼者。如:「一家老小」。《詩經·小雅·楚茨》:「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3. 妾。如:「嫁給人家當小的。」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五齣》:「你可知老相公年來因少男兒,常有娶小之意。」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輕視。《左傳·桓公十三年》:「將自用也,必小羅。」唐·李白〈送長沙陳太守〉詩二首之二:「莫小二千石,當安遠俗人。」
  1. 稍微。表示程度不深。如:「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1.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一~梅花。
  5. 姓。
微芳 wēi fāng
细微的香气。旧时诗文中常用以喻己之美德。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文选·陆机〈塘上行〉》:“江蘺生幽渚,微芳不足宣。” 吕延济 注:“妇人自喻本在父母家,居幽闲之室,谦以德微不足以奉君子。” 唐 杜甫 《壮游》诗:“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杨伦 笺注:“公以被谗譖而出,二句即景寓意。”  ——《漢語大詞典》
也得 yě de
(1).也可以。表示许可。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奴见官人不下马,打也得,不打也得;官人打了,去也得,不去也得。”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也得也得,我与你説去。”
(2).也可以。表示足够。 宋 辛弃疾 《杏花天·嘲牡丹》词:“若教解语应倾国,一箇 西施 也得。”《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梁园 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