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故人 gù rén
(1).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金华省(金華省)jīn huá shěng
指门下省。 南朝 梁 刘孝绰 《归沐呈任中丞昉》诗:“步出金华省,遥望 承明 庐。” 唐 李白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诗:“君登金华省,我入 银臺门 。” 明 王宠 《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备闻古夔龙,密勿金华省。” ——《漢語大詞典》
肃穆(肅穆)sù mù
(1).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等。《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不惟致敬之节,肃穆之慎,乃敢擅损牺牲,不备苾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僧徒肃穆,精勤匪怠,并是耆艾宿德、博学高才、远方俊彦慕义至此。”《孽海花》第二七回:“第二个却生得方面大耳,神情肃穆,鬚髯丰满,大概是 乌赤云 了。” 朱自清 《欧游杂记·罗马》:“他画这屋顶时候,以深沉肃穆的心情渗入画中。”
(2).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谓使人有凛然之感。 汉 应璩 《与满炳书》:“夫 漳渠 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 宋 陆游 《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诗:“三山葱蘢鮫鰐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被迫登台之黎元洪》:“刁斗森严,气象肃穆,人人志易神移。”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漢語大詞典》
(2).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谓使人有凛然之感。 汉 应璩 《与满炳书》:“夫 漳渠 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 宋 陆游 《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诗:“三山葱蘢鮫鰐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被迫登台之黎元洪》:“刁斗森严,气象肃穆,人人志易神移。”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漢語大詞典》
秉 bǐng《國語辭典》
秉 [ bǐng ]
名- 成把、成束的谷物。《说文解字·又部》:「秉,禾束也。」《诗经·小雅·甫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梁·范缜〈神灭论〉:「岂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无遗秉之报?」
-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六斛为「一秉」。《集韵·上声·梗韵》:「秉,或曰粟十六斛为秉。」《论语·雍也》:「冉子与之粟五秉。」
- 权柄。《管子·小匡》:「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史记·卷七九·范 睢蔡泽传》:「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通「柄」。
- 姓。如汉代有秉宽。
- 用手执握。《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保持、坚持。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诗:「秉节身常苦,求仁志不违。」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魔障套·三煞〉:「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
- 主持、掌握。《诗经·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王儒信)劝让自为大冢宰,总秉众务,收密权。」
- 根据、依循。如:「秉公处理」。
天机(天機)tiān jī
(1).犹灵性。谓天赋灵机。《庄子·大宗师》:“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2).谓天之机密,犹天意。 宋 陆游 《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后亦以泛指秘密,故不能透露秘密谓之“天机不可泄漏”。参见“ 天机不可泄漏 ”。
(3).国家的机要事宜。《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临万国,秉统天机。”
(4).星宿名。即斗宿。 ——《漢語大詞典》
(2).谓天之机密,犹天意。 宋 陆游 《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后亦以泛指秘密,故不能透露秘密谓之“天机不可泄漏”。参见“ 天机不可泄漏 ”。
(3).国家的机要事宜。《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临万国,秉统天机。”
(4).星宿名。即斗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