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副-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 尽管。如:「但说无妨」。
-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 姓。如汉代有但钦。
取 qǔ《國語辭典》
取 [ qǔ ]
动- 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诗:「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 得到。如:「取乐」、「取暖」、「取信于人」。
- 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 捕捉。《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 选择。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
- 求、寻求。如:「自取灭亡」。《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 迎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通「娶」。
- 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天壤 tiān rǎng
(1).天地;天地之间。《管子·幼官》:“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战国策·齐策六》:“故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敝也。” 晋 张华 《鹪鹩赋》:“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宋 苏轼 《何公桥》诗:“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人之往来,如鵜在河。”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数十年后,种类灭絶於天壤耳。”
(2).比喻相隔悬殊。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趋舍所尚,耳目所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乖矣。”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何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徐特立 《法国小学教育状况》:“以 德 法 比较,相隔天壤。” ——《漢語大詞典》
(2).比喻相隔悬殊。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趋舍所尚,耳目所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乖矣。”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何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徐特立 《法国小学教育状况》:“以 德 法 比较,相隔天壤。” ——《漢語大詞典》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名-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動-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 姓。如漢代有求仲。
郢人 yǐng rén
(1).指善歌者;歌手。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世称善歌者,皆曰‘ 郢 人’。 郢州 至今有 白雪楼 ,此乃因 宋玉 《问》曰:‘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次为《阳阿》、《薤露》,又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遂谓 郢 人善歌,殊不考其义。”参见“ 郢客 ”。
(2).《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后用“郢人”喻知己。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五:“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 人逝矣,谁可尽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支道林 丧 法虔 之后……常谓人曰:‘昔 匠石 废斤於 郢 人, 牙生 輟絃於 钟子 。’” 宋 黄庭坚 《留王郎》诗:“ 郢 人怀妙质,聊欲运吾斤。”
(3).借指 楚国 人。《吕氏春秋·义赏》:“ 郢 人之以两版垣也, 吴起 变之而见恶。” 高诱 注:“ 郢 , 楚 都也。 楚 人以两版筑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宋玉 曰:‘客有歌於 郢中 者。’则歌者非 郢 人也。” ——《漢語大詞典》
(2).《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后用“郢人”喻知己。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五:“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 人逝矣,谁可尽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支道林 丧 法虔 之后……常谓人曰:‘昔 匠石 废斤於 郢 人, 牙生 輟絃於 钟子 。’” 宋 黄庭坚 《留王郎》诗:“ 郢 人怀妙质,聊欲运吾斤。”
(3).借指 楚国 人。《吕氏春秋·义赏》:“ 郢 人之以两版垣也, 吴起 变之而见恶。” 高诱 注:“ 郢 , 楚 都也。 楚 人以两版筑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宋玉 曰:‘客有歌於 郢中 者。’则歌者非 郢 人也。”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 量轻重:~量(liáng )。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名号:名~。简~。~号。~谓。职~。
- 说:声~。~快。~病。~便。
- 赞扬:~道。~许。~颂。~赞。
- 举:~兵。~觞祝寿。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