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萧郎一去又经春。

朱敦儒宋代〕《浣溪沙

碧玉阑干白玉人。倚花吹叶忍黄昏。萧郎一去又经春。
眉淡翠峰愁易聚,脸残红雨泪难匀。纤腰减半缘罗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萧郎一去

萧郎(蕭郎)xiāo láng
(1).对姓 萧 的男子的敬称。《梁书·武帝纪上》:“ 俭 一见( 萧衍 )深相器异,谓 庐江 何宪 曰:‘此 萧郎 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2). 唐 崔郊 之姑有一婢女,后卖给连帅, 郊 十分思慕她,因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 緑珠 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 萧郎 是路人。”见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崔郊》。后因以“萧郎”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 唐 于鹄 《题美人》诗:“胸前空戴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冉冉幽香解鈿囊,兰橈烟雨暗春江,十分清瘦为萧郎。” 清 吴伟业 《琴河感旧》诗之四:“书成粉箑凭谁寄,多恐萧郎不忍堪。” 郁达夫 《毁家诗记》之十九:“ 沈园 旧恨从头数,泪透萧郎 蜀 锦衾。”  ——《漢語大詞典》
一去
唐 崔颢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唐 李商隐 圣女祠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 一去仙居似转蓬,再经花谢倚春丛。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四十六 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  ——《骈字类编》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10. 缢死,上吊:自~。
  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12. 古同“京”,数目。
  13. 姓。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