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结子(結子)jié zǐ
植物结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二:“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自笑公门嬾桃李,五更结子要风催。”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你看,它又不开花,又不结子。”
(1).指用线、丝、草绳等结成之物。《水浒传》第五六回:“下面一个婭嬛上来,就侧首春臺上,先摺了一领紫绣围领……一条红緑结子,并手帕一包。”《红楼梦》第二四回:“ 袭人 被 宝釵 烦了去打结子了。”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 李娃娃 把‘行床’的木栅门关得铁紧,上了闩,还用稻草绳把它绑住,结子打在里面。”
(2).比喻疑难困惑的关键。 艾芜 《百炼成钢》第六章:“她觉得她心里的一个结子,现在突然一下散了,感到非常的愉快。” ——《漢語大詞典》
(1).指用线、丝、草绳等结成之物。《水浒传》第五六回:“下面一个婭嬛上来,就侧首春臺上,先摺了一领紫绣围领……一条红緑结子,并手帕一包。”《红楼梦》第二四回:“ 袭人 被 宝釵 烦了去打结子了。”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 李娃娃 把‘行床’的木栅门关得铁紧,上了闩,还用稻草绳把它绑住,结子打在里面。”
(2).比喻疑难困惑的关键。 艾芜 《百炼成钢》第六章:“她觉得她心里的一个结子,现在突然一下散了,感到非常的愉快。” ——《漢語大詞典》
同心 tóng xīn
(1).齐心。《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唐 杜甫 《提封》诗:“提封 汉 天下,万国尚同心。”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依我说,大家同心合作!”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 李德裕 《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 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 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 刘基 《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 同心结 ”。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 梅尧臣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漢語大詞典》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 李德裕 《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 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 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 刘基 《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 同心结 ”。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 梅尧臣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漢語大詞典》
香佩带(香佩帶)xiāng pèi dài
佩有香囊等饰物的衣带。 宋 朱敦儒 《浣溪沙》词:“结子同心香佩带,帕儿双字玉连环,酒醒灯暗忍重看。” ——《漢語大詞典》
帕 pà《國語辭典》
帕 [ pà ]
名- 旧时的头巾。《广韵·入声·辖韵》:「帕,帕额,首饰。」元·王逢〈叹病驼〉诗:「老奚首帕短裤靴,手持鞭策涕泗沱。」
- 用来擦拭的方形小巾,常随身携带。如:「手袙」、「香帕」。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汝哭何因无泪?』渐曰:『以帕拭干。』」
- 帷帐。元·陈旅〈题春宫倦绣图〉诗:「绿树垂垂护宝阑,床头翠帕羃双环。」
- 缠、裹绕。唐·韩愈〈元和圣德诗〉:「以锦缠股,以红帕首。」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双字(雙字)shuāng zì
迭字。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於两言,方为工妙……要之当令如 老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与‘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等,乃为超絶。”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双字》:“诗人下双字不一,然各有旨趣。如 卢子谅 ‘摵摵芳叶零’, 韩吏部 ‘ 淮 之水舒舒……’, 圣俞 ‘淡淡平田水,濛濛半岭云’,虽随事命词,要不苟也。” ——《漢語大詞典》
玉连环(玉連環)yù lián huán
套连在一起的玉环。《战国策·齐策六》:“ 秦始皇 甞使使者,遗 君王后 玉连环,曰:‘ 齐 多知,而解此环不?’” 鲍彪 注:“两环相贯。” 唐 李商隐 《赠歌妓》诗之一:“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 城危莫破颜。”《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舅太太﹞説着,把自己胸坎儿上带的一个玉连环,拴着一个怀镜儿,解下来给姑娘带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