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桑梓 sāng zǐ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东汉 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汉 张衡 《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 唐 柳宗元 《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不材,见弃于时,桑梓羞之。” 沈从文 《王谢子弟》:“ 七爷 回信表示农会当然愿意服务,因为一面是为桑梓服务,一面且与素志相合。”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名-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锄耰(鋤耰,耡耰)chú yōu
亦作“ 锄櫌 ”。锄和耰。农具名。一说锄柄。《吕氏春秋·简选》:“锄櫌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论。”《文选·贾谊〈过秦论〉》:“锄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长鎩也。”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耰,锄柄也。” 唐 韩愈 《刘生》诗:“我为罗列陈前修,芟蒿斩蓬利锄耰。”
耡耰:1.泛指农具。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一:“谁有耡耰不自操,可怜园地满蓬蒿。”
(2).犹耕种。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果然又覊縶,不得归耡耰。” ——《漢語大詞典》
耡耰:1.泛指农具。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一:“谁有耡耰不自操,可怜园地满蓬蒿。”
(2).犹耕种。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果然又覊縶,不得归耡耰。” ——《漢語大詞典》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 加剧:疾大~。
- 疏导:~九川。
-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 流入:东~于海。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柳 liǔ《國語辭典》
柳 [ liǔ ]
名- 植物名。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尾端尖锐,边缘有细锯齿。花密生呈穗状,种子有毛,成熟时柳絮飞散如雪。一般供作观赏、行道树。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为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八颗星。
- 姓。如唐代有柳宗元。
坊 fāng/fáng《國語辭典》
坊 [ fāng ]
名- 街道、里巷。多用作街巷名。如:「街坊」。《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昭成子孙传》:「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余家,置之城东汝水之侧,名曰归义坊。」唐·白居易〈寄张十八〉诗:「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 泛指市区中的商店。
- 较小规模的工作场所。如:「磨坊」、「工作坊」、「染坊」、「酒坊」。
- 纪念表彰人物或表示美观的建筑物。如:「牌坊」、「忠孝坊」、「贞节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滇游日记十二》:「山门内有古坊,曰云隐寺。」
坊 [ fáng ]
名- 堤坊。《礼记·经解》:「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
- 防范、防止。《礼记·坊记》:「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同「防 」。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陌 mò《國語辭典》
陌 [ mò ]
名- 田间的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如:「阡陌纵横」。《文选·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晋·陶渊明〈咏荆轲诗〉:「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 市中街道。《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𫐌柴毂,填接街陌。」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突然。《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正是相别,陌闻人叫。」《三国志平话·卷中》:「众官未吃,陌闻一声响亮若雷。」同「蓦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