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雪飞(雪飞)
魏徵道观内柏树赋冰凝无际雪飞千里叹朱子梅花赋月漏微明雪飞满空扬子欣然而 曰举世皆浊滕六独清举世皆暗望舒独明甫伍辑之柳花赋垂柯叶而云布扬零草而雪飞 杜 白黑二鹰诗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雪又寄上汉中王诗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飞欲 张祜歌诗雪飞红烬影珠贯碧云声下袁桷思南湖诗见云度 ——《骈字类编》
柳絮 liǔ xù
(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復随风。”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 杨朔 《〈铁流〉的故事》:“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 谢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诗、赋、誄、颂传於世。”后遂以“柳絮”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 余季女 ……赘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见 余 水迈柳絮,学不彼若,輒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传》第九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漢語大詞典》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 谢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诗、赋、誄、颂传於世。”后遂以“柳絮”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 余季女 ……赘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见 余 水迈柳絮,学不彼若,輒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传》第九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漢語大詞典》
梨花 lí huā
亦作“棃花”。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
(2).一种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
(3).指梨花枪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参见“ 梨花枪 ”。
(4).指梨花大鼓。详“ 梨花大鼓 ”。
(5).旧武器名。参见“ 梨花枪 ”。 ——《漢語大詞典》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
(2).一种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
(3).指梨花枪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参见“ 梨花枪 ”。
(4).指梨花大鼓。详“ 梨花大鼓 ”。
(5).旧武器名。参见“ 梨花枪 ”。 ——《漢語大詞典》
梅开(梅开)
宋 戴复古 读改元诏口号 其一 雪作丰年瑞,梅开近腊花。
宋 戴敏 后浦园庐 地暖梅开早,天寒酒熟迟。
元 周权 次韵古琴上人 酒熟村家近,梅开野岸深。 ——《骈字类编》
宋 戴敏 后浦园庐 地暖梅开早,天寒酒熟迟。
元 周权 次韵古琴上人 酒熟村家近,梅开野岸深。 ——《骈字类编》
玉蕊 yù ruǐ
亦作“ 玉蘂 ”。
(1).玉的精英。《汉武内传》:“ 王母 曰:‘ 昌城 玉蕊, 夜山 火玉,有得食之,后天而老。’” 晋 庾阐 《游仙诗》之八:“朝餐云英玉蕊,夕挹玉膏石髓。”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玉蕊难移,金花不落。隐士弹琴,仙人看博。”
(2).即玉蕊花。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唐昌 玉蕊会, 崇敬 牡丹期。”《群音类选·端正好·游春》套曲:“牡丹亭娇容腻粉,芍药圃浓香艳蕋,玉蕋山茶间紫薇。” 清 方文 《红豆》诗:“花似 扬州 玉蘂开,实如 南海 紺珠来。”参见“ 玉蕊花 ”。
(3).指花苞。 宋 梅尧臣 《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玉蕊圻蒸粟,金房落晚霞。” 元 商道 《天净沙》曲:“雪飞柳絮梨花。梅开玉蕊琼葩。云淡帘筛月华。” 清 汪懋麟 《闰三月三日饮华溪石上》诗之二:“玉蘂沿谿放得齐,画楼檐榜喜新题。”
(4).喻雪花。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虞令公早慧》:“ 虞令公 仲文质夫 四岁,赋《雪花诗》云:‘琼英与玉蕊,片片落阶墀。’” ——《漢語大詞典》
(1).玉的精英。《汉武内传》:“ 王母 曰:‘ 昌城 玉蕊, 夜山 火玉,有得食之,后天而老。’” 晋 庾阐 《游仙诗》之八:“朝餐云英玉蕊,夕挹玉膏石髓。”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玉蕊难移,金花不落。隐士弹琴,仙人看博。”
(2).即玉蕊花。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唐昌 玉蕊会, 崇敬 牡丹期。”《群音类选·端正好·游春》套曲:“牡丹亭娇容腻粉,芍药圃浓香艳蕋,玉蕋山茶间紫薇。” 清 方文 《红豆》诗:“花似 扬州 玉蘂开,实如 南海 紺珠来。”参见“ 玉蕊花 ”。
(3).指花苞。 宋 梅尧臣 《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玉蕊圻蒸粟,金房落晚霞。” 元 商道 《天净沙》曲:“雪飞柳絮梨花。梅开玉蕊琼葩。云淡帘筛月华。” 清 汪懋麟 《闰三月三日饮华溪石上》诗之二:“玉蘂沿谿放得齐,画楼檐榜喜新题。”
(4).喻雪花。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虞令公早慧》:“ 虞令公 仲文质夫 四岁,赋《雪花诗》云:‘琼英与玉蕊,片片落阶墀。’” ——《漢語大詞典》
琼葩(瓊葩)qióng pā
亦作“璚葩”。 色泽如玉的花。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青囊既深味,琼葩亦屡摘。” 明 唐寅 《步步娇·冬景》词:“消息探梅梢,见璚葩的皪开偏早。” 清 陈维嵩 《看花回·大悲阁上看玉兰花》词:“梵阁斜盘碧磴,恰千点琼葩,瓏瓏纔结。” ——《漢語大詞典》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淡 dàn《國語辭典》
淡 [ dàn ]
形- 味道不鹹、不重。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 稀薄、不濃厚。如:「淡酒」、「雲淡風輕」。《莊子·山林》:「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色淺。如:「淡黃色」。
- 不熱心。如:「冷淡」、「淡淡的應了一聲。」
- 不旺盛。如:「淡季」、「淡月」、「生意清淡」。
- 淺、不深。如:「淡妝濃抹」、「淡掃蛾眉」。
- 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的話。如:「瞎扯淡」。《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 姓。如明代宦官劉謹,仗勢欺人,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遂改姓為淡。
帘 ( 簾 ) lián《國語辭典》
帘 [ lián ]
名-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帘,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如:「門帘」、「窗帘」、「竹帘」。同「簾 」。
筛 ( 篩 ) shāi
筛 [ shāi ]
- 用竹子或金属等做成的一种有孔的器具,可以把细东西漏下去,粗的留下,称“筛子”。
- 用筛子过东西:~米。~析。~选。
- 斟酒,热酒:~酒。
- 敲:~锣。
月华(月華)yuè huá
(1).月光,月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等﹞在山坡高处,立马望 华州 城里时,正是二月中旬天气,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 浑河 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是清凉。”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