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悯 一作:愍;孑立 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祖母刘 一作:祖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名-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期功 qī gōng
亦作“朞功”。 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晋 李密 《陈情事表》:“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煢煢独立,形影相弔。”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释知称》:“每有凶故,秉戒节哀,唯行道加勤,以终朞功之制。” 明 李东阳 《刘益斋传》:“生弥月而孤,族无期功之亲。”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 边氏 聚族 河间 已数百载,阮宗南北,裴眷东西,其行辈几不可復辨。己卯同捷六君,亦不皆期功房从之亲。” ——《漢語大詞典》
强近 qiáng jìn
谓较为亲近。 晋 李密 《陈情表》:“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北史·许善心传》:“而单宗少强近,虚室类 原 颜 。”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内无手足之助,外乏强近之亲。”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 婚姻:~事。
-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内 ( 內 ) nèi/nà
内 [ nèi ]
-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 同“纳”,收入;接受。
应门(應門)yìng mén
古代王宫的正门。《诗·大雅·緜》:“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毛 传:“王之正门曰应门。”《礼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曰:“宫中南嚮大门,应门也。应是当也。以当朝正门,故谓之应门。” 南朝 梁 柳恽 《长门怨》诗:“玉壶夜愔愔,应门重且深。” 宋 范仲淹 《明堂赋》:“中阶之前,三公屹然;应门之外,九采察焉。” 清 钱谦益 《寿福清公六十序》:“天子高居九重,应门沉沉,莫可扣击。”
照应门户。指守候和应接叩门的人。《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晋 李密 《陈情事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二十:“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董文恪 公老僕 王某 ,性谦谨,善应门,数十年来未忤一人。” 许地山 《人非人》:“有时晚间想去找她出来走走,十次总有九次没人应门。” ——《漢語大詞典》
照应门户。指守候和应接叩门的人。《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晋 李密 《陈情事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二十:“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董文恪 公老僕 王某 ,性谦谨,善应门,数十年来未忤一人。” 许地山 《人非人》:“有时晚间想去找她出来走走,十次总有九次没人应门。” ——《漢語大詞典》
五尺之僮 wǔ chǐ zhī tóng
见“ 五尺之童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