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豁 huō/huò/huá《國語辭典》
豁 [ huō ]
动- 割裂、裂开。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 拼、舍弃、牺牲。如:「豁出生命」、「豁著命干」。
- 残缺、缺损。如:「豁嘴」、「豁唇子」。
豁 [ hè ]
- 参见「豁亮 」条。
豁 [ huò ]
名- 通敞的山谷。《说文解字·谷部》:「豁,通谷也。」
- 舒张、舒展。宋·陆游〈暮秋遣兴〉诗:「如虹壮气终难豁,安得云涛万里舟。」《资治通鉴·卷二八○·后晋纪一·高祖天福元年》:「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 」
- 排遣、发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水浒传·第五七回》:「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
- 免除。如:「豁免粮捐」、「豁免罪犯」。
- 不顾、舍弃。如:「豁出性命」。
- 开朗、宽敞。《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再进数步,渐向此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 开通、开阔。如:「豁达」、「豁然」。《史记·卷八·高袓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 很快、一下子。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每常我听得绰的说个女婿,我早豁的离了坐位。」
豁 [ huá ]
- 参见「豁拳 」条。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伉俪(伉儷)kàng lì
(1).妻子,配偶。《左传·昭公二年》:“ 晋少姜 卒。公如 晋 ,及 河 , 晋侯 使 士文伯 来辞曰:‘非伉儷也,请君无辱。’” 孔颖达 疏:“言 少姜 是妾,非敌身对耦之人也。”《国语·周语中》:“今 陈侯 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儷妃嬪,而帅其卿佐以淫於 夏氏 。” 韦昭 注:“伉,对也。儷,偶也。”《文选·左思〈咏史〉诗之七》:“ 买臣 因采樵,伉儷不安宅。” 张铣 注:“伉儷,谓妻也。”《新五代史·杂传·杨崇本》:“大丈夫不能庇其伉儷,我已为 朱公 妇矣,无面视君,有刀绳而已!” 清 方文 《彰法山经桥公故居》诗:“二女才华诚絶人,何处能寻此伉儷。”
(2).谓女子嫁人为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爽 与 司马太傅 饮酒,太傅醉,呼 王 为小子。 王 曰:‘亡祖长史,与 简文皇帝 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宫,何小子之有!’”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王濛 女,讳 穆之 ,为 哀帝 皇后; 王藴女 ,讳 法惠 ,为 孝武 皇后。”《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羣臣谓 宣太后 应配食 元帝 ,太子前率 徐邈 曰:‘ 宣太后 平素之时,不伉儷於先帝,至於子孙,岂可为祖考立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婢曰:‘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儷之。’”
(3).谓夫妇。《晋书·孙楚传》:“初, 楚 除妇服,作诗以示 济 ( 王济 ), 济 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览之悽然,增伉儷之重。’”《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那汉道:‘足下休疑,我已别娶浑家,旧日伉儷之盟,不必再题。’”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八月十一日》:“女往依附,经种种曲折,结果与钢琴家结为伉俪。”
(4).谓结成夫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女曰:‘结褵约在几时?’ 杜 曰:‘罪不可逭者正在此,盖伉儷已匝月矣。’” ——《漢語大詞典》
(2).谓女子嫁人为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爽 与 司马太傅 饮酒,太傅醉,呼 王 为小子。 王 曰:‘亡祖长史,与 简文皇帝 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宫,何小子之有!’”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王濛 女,讳 穆之 ,为 哀帝 皇后; 王藴女 ,讳 法惠 ,为 孝武 皇后。”《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羣臣谓 宣太后 应配食 元帝 ,太子前率 徐邈 曰:‘ 宣太后 平素之时,不伉儷於先帝,至於子孙,岂可为祖考立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婢曰:‘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儷之。’”
(3).谓夫妇。《晋书·孙楚传》:“初, 楚 除妇服,作诗以示 济 ( 王济 ), 济 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览之悽然,增伉儷之重。’”《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那汉道:‘足下休疑,我已别娶浑家,旧日伉儷之盟,不必再题。’”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八月十一日》:“女往依附,经种种曲折,结果与钢琴家结为伉俪。”
(4).谓结成夫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女曰:‘结褵约在几时?’ 杜 曰:‘罪不可逭者正在此,盖伉儷已匝月矣。’” ——《漢語大詞典》
愤 ( 憤 ) fèn
愤 [ fèn ]
- ◎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气~。~悱(郁闷)。~慨。~怒。~然。悲~。激~。~恚。公~。义~填膺。~世嫉俗。
粲然 càn rán
(1).明白貌;明亮貌。《荀子·非相》:“欲观圣王之跡,则於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 杨倞 注:“粲然,明白之貌。”《后汉书·朱浮传》:“而今牧人之吏,多未称职,小违理实,輒见斥罢,岂不粲然黑白分明哉!”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永乐大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精粗,粲然明备。”
(2).精洁貌。《荀子·荣辱》:“俄而粲然有秉芻豢稻粱而至者。” 杨倞 注:“粲然,精絜貌。”
(3).笑貌。《穀梁传·昭公四年》:“军人粲然皆笑。” 范宁 注:“粲然,盛笑貌。”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叙谪仙为宫教兄寿》词:“供玉齿,粲然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言罢,座客为之粲然。” ——《漢語大詞典》
(2).精洁貌。《荀子·荣辱》:“俄而粲然有秉芻豢稻粱而至者。” 杨倞 注:“粲然,精絜貌。”
(3).笑貌。《穀梁传·昭公四年》:“军人粲然皆笑。” 范宁 注:“粲然,盛笑貌。”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叙谪仙为宫教兄寿》词:“供玉齿,粲然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言罢,座客为之粲然。” ——《漢語大詞典》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