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寿命天地相始终,吁嗟小臣等蠛蠓。

蓝智明代〕《题老君洞

混沌始凿开玉融,瑶台隐映青芙蓉。下有洞穴如崆峒,玉楼十二高玲珑。

丹崖紫气浮空濛,何年玄元降其中。伐毛洗髓游太空,遗形岁久重岩崇。

元精变化不可穷,庞眉皓首成老翁。玉局俨坐神霄宫,狮子前导猿后从。

幡幢飘飘羽盖重,海月照见香炉峰。宝剑倒挂苍精龙,石梁悬瀑声琮琮。

我来飞雪当严冬,瑶草凝碧桃花红。花间一笑双舞童,授以素书石髓封。

道言五千方击蒙,窅兮冥兮道之宗。无为自然成汝功,谷神玄牝翕以通。

寿命天地相始终,吁嗟小臣等蠛蠓。上帝有敕按疲癃,万里驰驱双鬓蓬。

人间岁月苦匆匆,投簪未暇巢云松。白鹤飞去天南东,长歌林谷来清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寿命天地始终吁嗟小臣蠛蠓

寿命(壽命)shòu mìng
生存的年限。后亦比喻存在的期限或使用的期限。《楚辞·大招》:“永宜厥身,保寿命只。”《史记·李斯列传》:“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寿命不齐兮人道之常,在侧与远兮非有不同。”《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常言‘人有可延之寿,亦有可折之寿’,所以星家偏有寿命难定。”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其实是自促自己作品的寿命。”如:延长机车的寿命。  ——《漢語大詞典》
天地 tiān dì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楚老》:“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魏源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始终(始終)shǐ zhōng
(1).开头和结尾。《庄子·田子方》:“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始终虽异,细大靡殊。”
(2).自始至终,一直。《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故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颜鲁公 之在 蔡州 ,再从姪 峴 、家僮 银鹿 始终随之。” 宋 苏轼 《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之一:“本朝自祖宗以来,推择元勋重望始终全德之人,以配食列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 昌黎 与 宗元 始终无嫌隙,亦可见篤於故旧矣。” 巴金 《灭亡》第一章:“汽车夫始终坐在车前,带着胆怯的样子,动也不动一下。”
(3).谓事情的本末或原委。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三》:“臣恐议者不深虑其始终,欲以一切息徭役,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卒有他变。”《隋书·律历志下》:“ 胄玄 所违, 焯 法皆合, 胄玄 所闕,今则尽有,隐括始终,谓为总备。” 唐 韩愈 《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 愈 既哭弔,辞;遂叙次其族世名字、事始终。”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
(4).指产生和死灭。《后汉书·张奂传》:“通塞命也,始终常也。但地厎冥冥,长无晓期,而復缠以纊緜,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殯而復悲,覩陈根而絶哭。”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杜诵》:“ 杜君 诗调不失。如‘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得生人始终之理。”
(5).指一生,平生。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汉文 虽以策求士,迨我明天子然后能以策济人,则臣始终之愿毕矣。” 明 吴承恩 《〈两汉书抄〉序》:“今公之所録,事不必本末,文不必首尾,人不必始终,单言约语,皆有深旨矣。”
(6).毕竟;终究。 宋 苏轼 《元修菜》诗:“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元 无名氏 《年节》诗:“惟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鞋痕。” 曹禺 《雷雨》第一幕:“第一,她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  ——《漢語大詞典》
吁嗟 yù jiē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漢語大詞典》
小臣 xiǎo chén
(1). 春秋 以后指卑微的小吏。《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孔颖达 疏:“大臣谓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始知荐 雄 者,不特非 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 庄 ( 杨庄 )乃小臣,但能诵之帝前; 根 则执政,既已奇而召为门下史,遂荐之於帝,同时并行,固无不可。”
(2).宫中执役的宦官。《国语·晋语二》:“ 驪姬 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 韦昭 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书·召诰》:“﹝ 召公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汉书·石显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  ——《漢語大詞典》
等 děng《國語辭典》

等 [ děng ]

  1. 品级、次第。如:「上等」、「甲等」、「劣等」、「高人一等」。
  2. 种、类。如:「何等人物」、「这等事情」。《红楼梦·第一一五回》:「在弟是庸庸碌碌一等愚人,忝附同名。」
  3. 表类数之词:➊ ​ 表复数。如:「我等」、「尔等」、「一干人等」、「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金融中心。」➋ ​ 表列举不尽。如 :「我每天单是孩子的事都忙昏了,其他如厨房等等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4. 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金、银、药物等少量物品的衡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便取出银子,刚刚一块,讨等来一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大等秤进,小等秤出。」俗称为「等子」、「戥子」。
  1. 待、候。如:「等车」、「等一会儿」。《西游记·第一四回》:「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
  2. 相同、相齐。如:「相等」、「等于」、「均等」、「平等」、「高低不等」。
蠛蠓 miè měng
(1).虫名。体微细,将雨,群飞塞路。《文选·扬雄〈甘泉赋〉》:“歷倒景而絶飞梁兮,浮蠛蠓而撇天。” 李善 注引 孙炎 《尔雅》注:“蠛蠓,虫小於蚊。”《宋史·乐志六》:“以声言之,大而至於雷霆,细而至於蠛蠓,无非声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水腐而后蠛蠓生,酒酸而后醯鸡集。” 章炳麟 《訄书·民数》:“丛林乔木不一日而兹,惟蠛蠓、醯鸡歟,蝡动羣飞,其卵育亦不迮。”
(2).比喻小人物。 唐 储光羲 《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诗:“网罗蠛蠓时,顾齿熊羆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