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
杜甫〔唐代〕《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岂惟长儿童,自觉成老丑。
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
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眷眷章梓州,开筵俯高柳。楼前出骑马,帐下罗宾友。
健儿簸红旗,此乐或难朽。日车隐昆仑,鸟雀噪户牖。
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
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随云拜东皇,挂席上南斗。有使即寄书,无使长回首。
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
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眷眷章梓州,开筵俯高柳。楼前出骑马,帐下罗宾友。
健儿簸红旗,此乐或难朽。日车隐昆仑,鸟雀噪户牖。
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
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随云拜东皇,挂席上南斗。有使即寄书,无使长回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波涛(波濤)bō tāo
(1).江河湖海中的大波浪。《淮南子·人间训》:“及至乎下 洞庭 ,騖 石城 ,经 丹徒 ,起波涛,舟杭一日不能济也。” 唐 张乔 《望巫山》诗:“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 乐和 跳下水去,直至水底,全不觉波涛之苦,心下如梦相似。” 茅盾 《锻炼》二五:“ 陈克明 感覚到自己好像是在一叶孤舟,而这孤舟又是在这风狂雨骤波涛汹涌的大海。”
(2).比喻艰险的处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孟郊 《百忧》诗:“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沉浮。”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在 东山坞 这场剧烈、复杂的斗争波涛里,那那全身的精神力量又被大大地鼓动起来了。”
(3).比喻突起的变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汉祖 西征秉白旄, 子婴 宗庙起波涛。”
(4).比喻起伏不平的思潮。 唐 韩愈 《桃源图》诗:“ 南宫先生 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窗外是祖国明丽的山河,心中是滚滚的波涛。”
(5).波逃,奔逃。 唐 李白 《白马篇》:“叱咤经百战, 匈奴 尽波涛。”一本作“ 奔逃 ”。《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变文》:“三三五五总波涛,各自思归营幕内。”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艰险的处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孟郊 《百忧》诗:“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沉浮。”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在 东山坞 这场剧烈、复杂的斗争波涛里,那那全身的精神力量又被大大地鼓动起来了。”
(3).比喻突起的变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汉祖 西征秉白旄, 子婴 宗庙起波涛。”
(4).比喻起伏不平的思潮。 唐 韩愈 《桃源图》诗:“ 南宫先生 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窗外是祖国明丽的山河,心中是滚滚的波涛。”
(5).波逃,奔逃。 唐 李白 《白马篇》:“叱咤经百战, 匈奴 尽波涛。”一本作“ 奔逃 ”。《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变文》:“三三五五总波涛,各自思归营幕内。” ——《漢語大詞典》
未足 wèi zú
(1).不足,不能。《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为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今所撰诸书,盛行海内,大而穹宇,细入肖翘,耳目八埏,靡不该综。即 惠施 、 黄繚 之辩,未足侈也。”
(2).犹言算不得。《太平广记》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支遁》:“ 遁 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谓鷄卵生用,未足为杀,师不能屈。” ——《漢語大詞典》
(2).犹言算不得。《太平广记》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支遁》:“ 遁 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谓鷄卵生用,未足为杀,师不能屈。” ——《漢語大詞典》
畏 wèi《國語辭典》
畏 [ wèi ]
动- 恐惧、害怕。如:「人言可畏」。《易经·震卦·象曰》:「虽凶无咎,畏邻戒也。」《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汉书·卷三四·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
- 可怕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三峡(三峽)sān xiá
(1). 四川 、 湖北 两省境内, 长江 上游的 瞿塘峡 、 巫峡 和 西陵峡 的合称。 晋 左思 《蜀都赋》:“经 三峡 之峥嶸,躡 五屼 之蹇滻。” 宋 陆游 《登楼》:“歌声哀怨传 三峡 ,行色凄凉带百蛮。” 明 王廷相 《秋日巴中旅行》诗:“江险深 三峡 ,云寒暗 五溪 。” 陈毅 《咏三峡》诗:“少小出 三峡 ,风物昼夜看,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
(2). 广东省 北江 自 英德 至 清远 间的 中宿峡 、 大庙峡 、 浈阳峡 的合称。见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三峡》。 ——《漢語大詞典》
(2). 广东省 北江 自 英德 至 清远 间的 中宿峡 、 大庙峡 、 浈阳峡 的合称。见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三峡》。 ——《漢語大詞典》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動-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雷吼
形容响声大如雷鸣 ——《整理自网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