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卢照邻唐代〕《梅花落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匈奴万里春至知来

匈奴 xiōng nú
称 胡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战国 时游牧于 燕 、 赵 、 秦 以北地区。其族随世异名,因地殊号。 战国 时始称 匈奴 和 胡 。 东汉 光武 建武 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为南北二部, 北匈奴 在公元一世纪末为 汉 所败,部分西迁。 南匈奴 附 汉 , 西晋 时曾建立 汉国 和 前赵国 。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万里(万里)
唐 李白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二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唐 戴叔伦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骈字类编》
春至 chūn zhì
(1).即春分。《管子·轻重己》:“以冬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春至。”参见“ 春分 ”。
(2).春天来到。 唐 李白 《桓公井诗》:“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唐 李绅 《柳》诗之一:“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緑垂丝。”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知来(知来)
淮南子猩猩知往而不知来乾鹄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注乾鹄鹊也人将有来事忧喜之徵则鸣徐勉鹊赋其识知来其巢知风比之烈士时起则雄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