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

陆龟蒙唐代〕《五歌。食鱼

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今朝有客卖鲈鲂,
手提见我长于尺。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十倍。
且作吴羹助早餐,饱卧晴檐曝寒背。横戈负羽正纷纷,
只用骁雄不用文。争如晓夕讴吟样,好伴沧洲白鸟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南春旱无泽岁晏未曾鼎鬲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春旱 chūn hàn
春季的干旱。《宋书·五行志二》:“ 晋 海西泰和 四年十二月, 凉州 春旱至夏。” 唐 杜甫 《喜雨》诗:“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红星集体农庄的远景规划》:“农庄的护田林已经长起来……将要减轻春旱对于播种的威胁。”  ——《漢語大詞典》
鱼 ( 魚 ) yú
鱼 [ yú ]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2. 姓。
无泽(無澤)wú zé
(1).没有光泽。《周礼·考工记·弓人》:“瘠牛之角无泽。”
(2).没有恩施。《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嘆。” 王逸 注:“不蒙恩施,独枯槁也。”  ——《漢語大詞典》
岁晏(歲晏)suì yàn
(1).一年将尽的时候。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刘基 《秋日惨淡》:“岁晏玄冰兮,知将奈何?”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点鬢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2).指人的暮年。语本《楚辞·九歌·山鬼》:“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唐 王维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 唐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诗:“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  ——《漢語大詞典》
未曾 wèi zēng
不曾。《墨子·亲士》:“缓贤忘事,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老残游记》第一回:“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先生愕然了,从来未曾受过这样的温存!”  ——《漢語大詞典》
腥 xīng《國語辭典》

腥 [ xīng ]

  1. 生肉。《论语·乡党》:「君赐腥,必熟而荐之。」
  2. 鱼、肉所发出的刺鼻气味。如:「腥膻」、「荤腥」。
  1. 气味刺鼻难闻。如:「腥臭」。汉·王充《论衡·量知》:「粟未为米,米未成饭,气腥未熟,食之伤人。」
  2. 污秽、丑恶。《国语·周语上》:「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鼎鬲 dǐng gé
鼎与鬲。泛指煮器。 唐 陆龟蒙 《食鱼》诗:“ 江 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元 吾丘衍 《周秦刻石释音·郑樵石鼓音序》:“呜呼,鼎鬲远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