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父老 fù lǎo
对老年人的尊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 司马贞 索隐引 颜师古 曰:“年老矣,乃自为郎,怪之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呈刘济川》诗:“父老只供留我醉,儿童也喜从君行。”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今天晚上,我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漢語大詞典》
四五
魏晋 阮籍 咏怀 其三十三 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南北朝 谢朓 杂咏三首 其二 灯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南北朝 沈约 六忆诗四首 其二 或歌四五曲。或弄两三弦。
南北朝 鲍令晖 寄行人诗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唐 杜甫 溪上 峡内淹留客,溪边四五家。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唐 白居易 惜小园花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
唐 戎昱 移家别湖上亭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 孟郊 小隐吟 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唐 王继勋 赠和龙妙空禅师 只栖云树两三亩,不下烟萝四五年。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 瘿木四五器,筇杖一两茎。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阑干四五星,斜汉印清秋。
明 王翰 途中 村墟四五聚,索莫集昏鸦。
元 郭钰 洞口人家 松树回环四五家,机梭长日响咿哑。 ——《骈字类编》
南北朝 谢朓 杂咏三首 其二 灯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南北朝 沈约 六忆诗四首 其二 或歌四五曲。或弄两三弦。
南北朝 鲍令晖 寄行人诗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唐 杜甫 溪上 峡内淹留客,溪边四五家。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唐 白居易 惜小园花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
唐 戎昱 移家别湖上亭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唐 孟郊 小隐吟 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唐 王继勋 赠和龙妙空禅师 只栖云树两三亩,不下烟萝四五年。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 瘿木四五器,筇杖一两茎。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阑干四五星,斜汉印清秋。
明 王翰 途中 村墟四五聚,索莫集昏鸦。
元 郭钰 洞口人家 松树回环四五家,机梭长日响咿哑。 ——《骈字类编》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久远(久遠)jiǔ yuǎn
(1).长久;长远。《孟子·万章上》:“ 舜 、 禹 、 益 ,相去久远。” 宋 苏轼 《谢欧阳内翰书》:“大者鏤之金石,以传久远。” 明 方孝孺 《与童伯礼书》:“足下独能知其非是,为子孙垂久远之业。”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这是多么久远以前一个作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呀。”
(2).广阔辽远。《汉书·礼乐志》:“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颜师古 注:“久犹长也,自言疆易远大耳。” ——《漢語大詞典》
(2).广阔辽远。《汉书·礼乐志》:“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颜师古 注:“久犹长也,自言疆易远大耳。” ——《漢語大詞典》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动-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姓。如汉代有行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名-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名-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