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白帝 bái dì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贾公彦 疏:“五帝者,东方 青帝 灵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黄帝 含枢纽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纪 。”《史记·封禅书》:“ 文公 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 鄜衍 ……於是作 鄜畤 ,用三牲郊祭 白帝 焉。”《晋书·天文志上》:“西方 白帝 , 白招矩 之神也。” 清 曹寅 《巫峡石歌》:“或疑 白帝 前, 黄帝 后, 灕堆 倒决 玉垒 倾;风喣日暴几千载,旋涡聚沫之所成。”
(2).“白帝子”的略语。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中 。”参见“ 白帝子 ”。
(3).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瞿塘峡 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水又东逕 鱼復县 故城南,故 鱼国 也…… 公孙述 名之为 白帝 ,取其王色。”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朝辞 白帝 彩云间,千里 江陵 一日还。” 清 《蟂矶孙夫人庙》诗:“悲衔 白帝 生睽隔,恨切 苍梧 死别离。”
(4). 东汉 公孙述 曾改 鱼复县 为 白帝 ,后因以为 述 的代称。 清 顾炎武 《大汉行》:“ 隗王 白帝 何为平, 扶风 马生 真丈夫。” ——《漢語大詞典》
(2).“白帝子”的略语。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中 。”参见“ 白帝子 ”。
(3).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瞿塘峡 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水又东逕 鱼復县 故城南,故 鱼国 也…… 公孙述 名之为 白帝 ,取其王色。”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朝辞 白帝 彩云间,千里 江陵 一日还。” 清 《蟂矶孙夫人庙》诗:“悲衔 白帝 生睽隔,恨切 苍梧 死别离。”
(4). 东汉 公孙述 曾改 鱼复县 为 白帝 ,后因以为 述 的代称。 清 顾炎武 《大汉行》:“ 隗王 白帝 何为平, 扶风 马生 真丈夫。” ——《漢語大詞典》
金精 jīn jīng
(1).西方之气。《后汉书·郎顗传》:“凡金气为变,发在秋节……金精之变,责归上司。”《文选·弥衡〈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李善 注:“西方为金,毛有白者,故曰金精。”
(2).指 秦 。 汉 班固 《高祖泗水亭碑铭》:“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金精仍頽,朱光以渥。” 李善 注引《汉书·郊祀志》:“ 秦襄公 自以居西,主 少昊 之神。” 唐 李白 《朱虚侯赞》:“ 嬴氏 秽德,金精摧伤。” 王琦 注:“ 秦 在西方,西为金行,故曰金精。”
(3).指太白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地则石鼓山鸣,天则金精动宿。” 倪璠 注引 石氏 《星经》:“昴者,西方白虎之宿,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山鸣石鼓,宿动金精。”
(4).道教传说中的一种仙药。《汉武故事》:“太上之药……上握 蓝园 之金精,下摘 圆丘 之紫奈。”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唐 李白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诗:“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5).指月亮。《初学记》卷一引《河图帝览嬉》:“月者,金之精也。” 唐 陈陶 《旅泊涂江》诗:“断沙雁起金精出,孤岭猿愁木客归。” 明 汤式 《小梁州·题梧月堂》套曲:“满目清空,金精光射玉壶冰。”
(6).指日。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天门旭,呀然豁。窍混沌,金精发。”
(7).甘菊的别称。 北周 庾信 《小园赋》:“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倪璠 注引《玉函方》:“甘菊,九月上寅日採,名曰金精。” 唐 李峤 《菊》诗:“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
(8).指水精,水晶。《广雅·释地》“水精” 王念孙 疏证引 汉 刘桢 《清虑赋》:“凭文瑶之几,对金精之盘。”《新唐书·西域传下·俱兰》:“出金精,琢石取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浪拏国》:“有山巖,中多出金精,琢析其石,然后得之。” ——《漢語大詞典》
(2).指 秦 。 汉 班固 《高祖泗水亭碑铭》:“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金精仍頽,朱光以渥。” 李善 注引《汉书·郊祀志》:“ 秦襄公 自以居西,主 少昊 之神。” 唐 李白 《朱虚侯赞》:“ 嬴氏 秽德,金精摧伤。” 王琦 注:“ 秦 在西方,西为金行,故曰金精。”
(3).指太白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地则石鼓山鸣,天则金精动宿。” 倪璠 注引 石氏 《星经》:“昴者,西方白虎之宿,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山鸣石鼓,宿动金精。”
(4).道教传说中的一种仙药。《汉武故事》:“太上之药……上握 蓝园 之金精,下摘 圆丘 之紫奈。”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唐 李白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诗:“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5).指月亮。《初学记》卷一引《河图帝览嬉》:“月者,金之精也。” 唐 陈陶 《旅泊涂江》诗:“断沙雁起金精出,孤岭猿愁木客归。” 明 汤式 《小梁州·题梧月堂》套曲:“满目清空,金精光射玉壶冰。”
(6).指日。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天门旭,呀然豁。窍混沌,金精发。”
(7).甘菊的别称。 北周 庾信 《小园赋》:“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倪璠 注引《玉函方》:“甘菊,九月上寅日採,名曰金精。” 唐 李峤 《菊》诗:“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
(8).指水精,水晶。《广雅·释地》“水精” 王念孙 疏证引 汉 刘桢 《清虑赋》:“凭文瑶之几,对金精之盘。”《新唐书·西域传下·俱兰》:“出金精,琢石取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浪拏国》:“有山巖,中多出金精,琢析其石,然后得之。” ——《漢語大詞典》
运 ( 運 ) yùn
运 [ yùn ]
- 循序移动:~行。~动。~转(zhuàn )。
- 搬送:~输。~载。~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力。~销。空~。海~。
- 使用:~用。~算。~笔。~筹(制定策略)。
-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气。命~。幸~。国~。
- 南北距离:广~百里。
- 姓。
元气
元气 ——《整理自网络》
石作 shí zuō
复姓。 春秋 时有 石作蜀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漢語大詞典》
莲花(蓮花)lián huā
亦作“ 莲华 ”。
(1).即荷花。《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 荷花 ”。
(2).喻佛门的妙法。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无国土,则 阿弥陀佛 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説。”
(3).剑名。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漢語大詞典》
(1).即荷花。《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 荷花 ”。
(2).喻佛门的妙法。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无国土,则 阿弥陀佛 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説。”
(3).剑名。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漢語大詞典》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動-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 姓。如明代有台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