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李白唐代〕《横江词六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惊波一起三山公无渡河归去来

惊波(驚波)jīng bō
惊险的巨浪。 汉 张衡 《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似巨峙。” 唐 司空图 《连珠》:“盖闻霽日纔升于拂曙,则蚁穴自开;澄川或激于惊波,则龙舟莫进。”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十:“惊波驶且广,荡漾浮云阴。”  ——《漢語大詞典》
一起 yì qǐ
(1).一旦发生;一旦兴起。 汉 刘向 《说宛·敬慎》:“是犹秋蓬恶於根本而美於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南齐书·孝义传论》:“浇风一起,人伦毁薄。”《旧唐书·马周传》:“凡修政教,当修之於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无益也。”
(2).谓一旦崛起。 明 何景明 《王右丞诗集序》:“ 右丞 以清婉峭拔之才,一起而绰然名世。”
(3).副词。一齐;一同。 宋 苏轼 《乞修表忠观及坟庙状》:“盖为庙宇旧屋间架,元造广大,一百餘年不曾修治,例皆损塌,须得一起修葺,稍可完补。”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是早已併屋子一起卖给 朱文公 的子孙了。” 吴伯箫 《记一辆纺车》:“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 延安 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 兰家坪 了。”
(4).表示同一个处所。常用于“到”、“在”之后。 老舍 《正红旗下》九:“这样,手指和飞快的刀碰到一起,就难免流点血什么的。” 姚雪垠 《长夜》二:“他转了一下头,向同伴们瞟了一眼,恰巧和 芹生 的惶恐的眼光碰在一起。”
(5).表数量。一件;一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我将这文卷看几宗咱,一起犯人 竇娥 ,将毒药致死公公。” 清 李渔 《风筝误·梦骇》:“巡夜的更夫,捉到一起姦情,请老爷发落。”如:我们严肃处理了这一起停产事故。
(6).一群,一伙。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 张千 ,将 安柱 一起都与我拿上厅来者。”《红楼梦》第五三回:“一面説着,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九章:“原来一起一起的流氓,自第二天起,就开始跑到书店来起哄、寻开心。”
(7).一共。 张天翼 《皮带》:“ 炳生 先生每月的收入一起有四十五块两毛五了。”如:这几件衣服一起多少钱?8.犹一阵。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妯娌》:“ 赵二妈 还呆呆的坐在床沿上,还是在这么掉过来喜欢一起,倒过去忧愁一阵。”  ——《漢語大詞典》
三山 sān shān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沈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公无渡河(公無渡河)gōng wú dù hé
乐府歌辞名。《乐府诗集》附于相和歌辞《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辞首句“公无渡河”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愴,曲终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 还,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名曰《箜篌引》焉。”  ——《漢語大詞典》
归去来(歸去來)guī qù lái
(1).辞赋篇名。 晋 陶潜 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