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自来南国,探花信、正喜小桃红簇。

叶绍本清代〕《击梧桐 上元后风雨连朝,春寒特甚

朔吹喧重幕。谁记是、桂岭宜人偏独。才过烧灯节,乍冷云、凝碧乱筛银竹。

打窗急霰,侵阶急点,断续声寒碎玉。何处、围炉好,恰相对纸帐,梅花官阁。

回忆年时,天街踏雪。茸帽紫裘曾著。一自来南国,探花信、正喜小桃红簇。

忽地东皇爱惜,香梢浑勒住,缃葩锦萼。待新晴、壸山扶屐,同醉醽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自南国探花小桃红簇

一自 yī zì
犹言自从。 唐 杜甫 《復愁》诗之五:“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君王行醖酿箇谎。”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四:“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南国(南國)nán guó
(1).古指 江 汉 一带的诸侯国。《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国语·周语上》:“ 宣王 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於 太原 。” 韦昭 注:“南国, 江 汉 之间也。”
(2).泛指我国南方。《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王逸 注:“南国,谓江南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唐 李煜 《望江南》词:“閒梦远,南国正芳春。”《檮杌闲评》第三十回:“只见南国猩唇烧豹,北来熊掌驼蹄。” 巴金 《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小车飞驰着,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么明亮,那么茂盛!”
(3).指南方国家。《南史·齐本纪上》:“先是魏地謡言,‘赤火南流丧南国’。”此指 南朝 齐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近者 沈约 《晋书》,喜造奇説。称 元帝 牛金 之子以应牛继马后之徵……而 魏收 深嫉南国,幸书其短,著《司马叡传》,遂具録 休文 所言。”此指 南朝 梁 。 宋 张孝祥 《二郎神·七夕》词:“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此指 南宋 。
(4). 南国社 的省称。 田汉 《贺周信芳同志演剧生活六十年》诗之一:“手创 移风 肝胆壮,扶持 南国 意图新。”原注:“一九二七年 信芳 曾参加 南国社 ,支持初期话剧运动。”  ——《漢語大詞典》
探花 tàn huā
(1).看花。 唐 皮日休 《春雨》诗:“野客正閒移竹远,幽人多病探花稀。” 宋 陆游 《初春探花有作》诗:“流落天涯何足道,年年常策探花功。”
(2).犹采花。喻寻求女子的爱情。 明 陆采 《怀香记·掾房订约》:“前日 春英 到寓所来説,小姐垂盼小生,要求相会。我想潭府深沉,难展探花之手。”
(3). 宋 以后称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本于 唐 的探花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伺候上御 文德殿 临轩唱名,进呈三魁试卷,天颜亲覩三魁,排定名姓资次……第一名状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漢語大詞典》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1.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3.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4.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5.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6.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1.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2.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3.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4.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1.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2.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1.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2.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小桃 xiǎo táo
初春即开花的一种桃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欧阳公 、 梅宛陵 、 王文恭 集皆有小桃诗。 欧 诗云:‘雪里花开人未知,摘来相顾共惊疑,便须索酒花前醉,初见今年第一枝。’初但谓桃花有一种早开者耳。及游 成都 ,始识所谓小桃者,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 曾子固 《杂识》云:‘正月二十,开 天章阁 赏小桃。’正谓此也。” 宋 王圭 《小桃》诗:“小桃常忆破正红,今日相逢二月中。”  ——《漢語大詞典》
红簇(红簇)
刘仲尹谒金门词帘半窣四座绿围红簇歌尽玉台连夜烛欢缘仍恨促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