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稍从牛屋後,却过鹳巢东。

陆游宋代〕《东村

雨霁山争出,泥乾路渐通。
稍从牛屋後,却过鹳巢东。
决决沙沟水,翻翻麦野风。
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牛屋鹳巢

稍 shāo/shào《國語辭典》

稍 [ shāo ]

  1. 略微。如:「请稍候」、「稍纵即逝」。
  2. 颇、甚。《文选·江淹·恨赋》:「紫台稍远,关山无极。」唐·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3. 已经。唐·赵冬曦〈和尹懋秋夜游灉湖〉诗二首之一:「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
  4. 正、方才。宋·陈师道〈寄晁无斁春怀〉诗:「稍听春鸟语叮咛,又见官池出断冰。」
  1. 俸禄。《仪礼·聘礼》:「赴者至,则衰而出,唯稍受之。」汉·郑玄·注:「稍,廪食也 。」
  2. 钱财、赌本。《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公子宽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来决赌何如?」
  3. 姓。如汉代有稍腾。

稍 [ ​shào ]

  1. (一)​之又音。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1. 「從 」的異體字。
牛屋 niú wū
牛住的小屋。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晋 人 褚裒 ,字 季野 ,“名字已显而位微,人多未识”。一次,他投宿 钱塘 亭,刚好 吴兴 县令 沈充 送客过 浙江 ,亭吏驱 褚 移牛屋下。 沈 酒醉,问牛屋下为何人, 褚 举手回答:“ 河南 褚季野 。” 沈 大窘,又不敢请他移出,只好到牛屋里拜访宴请。 褚 神色自如。后用以为典。 宋 陆游 《书意》诗:“老子那辞徙牛屋,痴人自喜拜车尘。”  ——《漢語大詞典》
後 hòu《國語辭典》

後 [ hòu ]

  1. 在時間上與「先」、「前」相對。《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2. 在空間、位置上與「前」相對。如:「背後」、「村後」、「敵後」、「幕後」、「向後轉」、「懲前毖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3. 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4. 姓。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
  1. 時間較晚的、未來的。如:「後天」、「後代」、「前因後果」。
  2. 次序、位置近末尾的。如:「後排」、「後半段」、「後院」、「後門」。
  1. 遲、晚。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1. 落後。《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
  2. 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3. 摒棄、排除。《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鹳巢(鹳巢)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冬日十二绝 其四十九 霜风扫尽千林叶,閒倚筇枝数鹳巢。
《韵府拾遗 肴韵》:韩诗外传鹳水鸟也巢居知风穴处知雨  ——《骈字类编》
东 ( 東 ) dōng
东 [ dōng ]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请客出钱的人:作~。
  4.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