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孤忠一许国,家事岂复恤。

欧阳修宋代〕《班班林间鸠寄内

班班林间鸠,谷谷命其匹。
迨天之未雨,与汝勿相失。
春原洗新霁,绿叶暗朝日。
鸣声相呼和,应答如吹律。
深栖柔桑暖,下啄高田实。
人皆笑汝拙,无巢以家室。
易安由寡求,吾羡拙之佚。
吾虽有室家,出处曾不一。
荆蛮昔窜逐,奔走若鞭抶。
山川瘴雾深,江海波涛{左风右日}。
跬步子所同,沦弃甘共没。
投身去人眼,已废谁复嫉。
山花与野草,我醉子鸣瑟。
但知贫贱安,不觉岁月忽。
还朝今几年,官禄沾儿侄。
身荣责愈重,器小忧常溢。
今年来镇阳,留滞见春物。
北潭新涨渌,鱼鸟相聱耴。
我意不在春,所忧空自咄。
一官诚易了,报国何时毕。
高堂母老矣,衰发不满栉。
昨日寄书言,新阳发旧疾。
药食子虽勤,岂若我在膝。
又云子亦病,蓬首不加髴。
书来本慰我,使我烦忧郁。
思家春梦乱,妄意占凶吉。
却思夷陵囚,其乐何可述。
前年辞谏署,朝议不加乞。
孤忠一许国,家事岂复恤。
横身当众怒,见者旁可栗。
近日读除书,朝廷更辅弼。
君恩优大臣,进退礼有秩。
小人妄希旨,论议争操笔。
又闻说朋党,次第推甲乙。
而我岂敢逃,不若先自劾。
上赖天子圣,必未加斧鑕。
一身但得贬,群口息啾唧。
公朝贤彦众,避路当揣质。
苟能因谪去,引分思藏密。
还尔禽鸟性,樊笼免惊怵。
子意其谓何,吾谋今已必。
子能甘藜藿,我易解簪绂。
嵩峰三十六,苍翠争耸出。
安得携子去,耕桑老蓬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孤忠一许家事

孤忠 gū zhōng
(1).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 宋 曾巩 《韩魏公挽歌词》:“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只恐孤忠有功难建,须期个地转天旋,要使离人再得圆。” 清 宋儒醇 《南渡》诗:“独有 史督辅 ,尽瘁继以死。一片孤忠心,众口交肆毁。”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独力难将 汉 鼎扶,孤忠欲向 湘 纍弔。”
(2).指忠贞自持的人。 清 蒋士铨 《冬青树·自序》:“窃观往代孤忠,当国步已移,尚间关忍死於万无可为之时,志存恢復。”  ——《漢語大詞典》
一许(一許)yī xǔ
(1).如此;如许。 宋 范成大 《正月十日夜大雷震》诗之一:“但要蛰虫启户,何须一许震惊?”
(2).一经允许。《朱子语类》卷八三:“今 驪姬 一许他中立,他事便了。”  ——《漢語大詞典》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家事 jiā shì
(1).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於鬼神无愧辞。’”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遭太夫人忧,苫草坟塋,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於丧礼。年十有五,始干家事。”《红楼梦》第八四回:“必要女婿过门,赘在他家,给他料理些家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 乐华 除每日帮母亲料理家事外,只用书册消遣。”
(2).家庭情况;家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球 乃迹访其家事,先世曾伐大树,得蛇杀之,女便病。”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我也闻得 荆州 城里有个姓 闕 的富家,这等看起来,家事定是好的,不消查问得了。”《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惜春 早已听见,急忙坐起,説:‘你们两个人好啊!见我们家事差了,就不来!’”
(3).家产;家业。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我小娘子即 霍 王女也,家事破散,失身於人。”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今有 周公 ,他的大官人二十一岁了,他家事又富,女壻又生的俊,我特来与你家姐姐説这门亲事。”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小子虽然不肖,也是个纳粟的前程,家事虽然不多,也将就有一二十万。”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 桃叶妈 发现他是个无底洞,便把家事从他手里要过来,她真是个有十八道锁的铁柜子, 大木匠 很难从她手里讨到一毛钱。”
(4).家什,器具。 宋 道山先生 《道山清话》:“ 章子厚 与 苏子瞻 少为莫逆交,一日, 子厚 坦腹而卧,适 子瞻 自外来,摩其腹以问 子瞻 曰:‘公道此中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谋反底家事。’ 子厚 大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防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餘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朱子语类》卷七九:“且如而今人,其父打碎了箇人一件家事,其子买来填还,此岂是显父之过?”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恤 xù《國語辭典》

恤 [ xù ]

  1. 忧心、顾虑。《易经·晋卦·六五》:「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国语·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
  2. 怜悯。如:「体恤」、「怜恤」。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诗:「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
  3. 赈济、救济。《周礼·地官·典瑞》:「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南朝梁·沈约〈南郊恩诏〉:「京师三县尤穷之民,详加赈恤。」
  1. 姓。如春秋时鲁有恤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