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指挥(指揮)zhǐ huī
亦作“ 指麾 ”。亦作“ 指撝 ”。
(1).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 三国 魏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见 光 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 綝 问侍从,皆无所见。”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孟子》‘ 齐桓 、 晋文 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
(2).发令调遣。《荀子·议兵》:“ 汤 武 之诛 桀 紂 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 桀 紂 若诛独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夫使 辟阳 、 长信 ,指撝 马 郑 之前; 周勃 、 张飞 ,弹压 雷桐 之右,斯亦怪矣。” 明 唐顺之 《塞下曲赠翁东崖侍郎总制》之十六:“画戟森森清昼閒,指挥只是笑谈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到前边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保证电话畅通。”
(3).安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焉。”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指挥既定,人心自固。”
(4).犹指示。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请三哥指挥儿姪知委。”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臣已指麾 杭州 ,不得减价,依旧作七十收糴。”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招状执结是实,伏乞相公指挥。”
(5).犹指点。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之郡》:“指挥风景迟去輦,为惜流光晚下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女从门外过,媪故指挥云树以迟纤步, 王孙 窥覘尽悉,意颤不能自持。”
(6).谓意之所向。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归舍皆仰屋窃叹,虽口不言,指挥可知,皆谓多寃狱,莫敢言者。”
(7). 唐 宋 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今年新及第进士 张貽宪 等二十五人并指挥取今月九日於 武德殿 祗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尚书省言,检会 靖康 元年已降指挥:人户愿将金帛钱粮献助者,计价依条补授名目。”《宋史·宁宗纪一》:“ 汝愚 曰:‘内禪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 汝愚 袖出所拟以进。”
(8).军职名。 唐 中叶后有都指挥使, 后唐 、 后周 及 宋 ,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 宋 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金元 亲军亦置之。 明 代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 清 代惟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 宋 明 之制不同。近世有前敌总指挥、总指挥等,均为军级以官职,又与古时不同。
(9). 五代 、 宋 军队的编制单位。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 后唐 长兴 三年三月敕:‘……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卷二:“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
(10).专指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其职责为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变化。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指挥上台,管弦乐团既演奏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也演奏《黄河大合唱》。” ——《漢語大詞典》
(1).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 三国 魏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见 光 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 綝 问侍从,皆无所见。”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孟子》‘ 齐桓 、 晋文 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
(2).发令调遣。《荀子·议兵》:“ 汤 武 之诛 桀 紂 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 桀 紂 若诛独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夫使 辟阳 、 长信 ,指撝 马 郑 之前; 周勃 、 张飞 ,弹压 雷桐 之右,斯亦怪矣。” 明 唐顺之 《塞下曲赠翁东崖侍郎总制》之十六:“画戟森森清昼閒,指挥只是笑谈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到前边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保证电话畅通。”
(3).安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焉。”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指挥既定,人心自固。”
(4).犹指示。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请三哥指挥儿姪知委。”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臣已指麾 杭州 ,不得减价,依旧作七十收糴。”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招状执结是实,伏乞相公指挥。”
(5).犹指点。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之郡》:“指挥风景迟去輦,为惜流光晚下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女从门外过,媪故指挥云树以迟纤步, 王孙 窥覘尽悉,意颤不能自持。”
(6).谓意之所向。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归舍皆仰屋窃叹,虽口不言,指挥可知,皆谓多寃狱,莫敢言者。”
(7). 唐 宋 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今年新及第进士 张貽宪 等二十五人并指挥取今月九日於 武德殿 祗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尚书省言,检会 靖康 元年已降指挥:人户愿将金帛钱粮献助者,计价依条补授名目。”《宋史·宁宗纪一》:“ 汝愚 曰:‘内禪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 汝愚 袖出所拟以进。”
(8).军职名。 唐 中叶后有都指挥使, 后唐 、 后周 及 宋 ,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 宋 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金元 亲军亦置之。 明 代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 清 代惟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 宋 明 之制不同。近世有前敌总指挥、总指挥等,均为军级以官职,又与古时不同。
(9). 五代 、 宋 军队的编制单位。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 后唐 长兴 三年三月敕:‘……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卷二:“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
(10).专指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其职责为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变化。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指挥上台,管弦乐团既演奏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也演奏《黄河大合唱》。” ——《漢語大詞典》
当世(當世)dāng shì
(1).当政;执政。《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莫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孔颖达 疏:“不当世,谓不得在位为国君也。” 唐 孟浩然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 长安 道。”
(2).指当权者;执政者。《东观汉记·冯石传》:“能取悦当世,为 安帝 所宠。”《南史·傅縡传》:“ 縡 虽强直有才,而毒恶傲慢,为当世所疾。” 清 侯方域 《贾生传》:“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謁当世,举茂才第一。”
(3).用世;治世。《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迺皆喜曰:‘ 叔孙生 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晋书·桓伊传》:“父 景 ,有当世才干。” 宋 叶适 《送卢日新序》:“ 汉东 卢日新 ,资豪举,家故边敌,由是少有当世之志。” 清 侯方域 《书〈吴延仲集〉后》:“其诗出《风》入《雅》,如《感秋》、《射潮》诸篇,皆深壮,有当世之志。”
(4).谓与当代人相匹敌。《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
(1).当代;现世。《楚辞·九辩》:“当世岂无騏驥兮,诚莫之能善御。”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故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 元 李翀 《日闻录》:“上世用戮,而民不犯;当世用刑,而民不从。”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你的功业,早已威震当世。”
(2).指当代人。《史记·游侠列传序》:“及若 季次 、 原宪 ,閭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金 元好问 《顺天府营建记》:“光大震耀,当世莫及。”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 行严 就任第一日,首撰《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一文,以耸动当世观听。”
(3).谓随顺世俗。《汉书·韩安国传》:“ 安国 为人多大略,知足以当世取舍,而出於忠厚。” 王先谦 补注:“明於趋避,所言所行当世俗意也。当音丁浪反。” ——《漢語大詞典》
(2).指当权者;执政者。《东观汉记·冯石传》:“能取悦当世,为 安帝 所宠。”《南史·傅縡传》:“ 縡 虽强直有才,而毒恶傲慢,为当世所疾。” 清 侯方域 《贾生传》:“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謁当世,举茂才第一。”
(3).用世;治世。《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迺皆喜曰:‘ 叔孙生 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晋书·桓伊传》:“父 景 ,有当世才干。” 宋 叶适 《送卢日新序》:“ 汉东 卢日新 ,资豪举,家故边敌,由是少有当世之志。” 清 侯方域 《书〈吴延仲集〉后》:“其诗出《风》入《雅》,如《感秋》、《射潮》诸篇,皆深壮,有当世之志。”
(4).谓与当代人相匹敌。《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
(1).当代;现世。《楚辞·九辩》:“当世岂无騏驥兮,诚莫之能善御。”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故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 元 李翀 《日闻录》:“上世用戮,而民不犯;当世用刑,而民不从。”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你的功业,早已威震当世。”
(2).指当代人。《史记·游侠列传序》:“及若 季次 、 原宪 ,閭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金 元好问 《顺天府营建记》:“光大震耀,当世莫及。”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 行严 就任第一日,首撰《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一文,以耸动当世观听。”
(3).谓随顺世俗。《汉书·韩安国传》:“ 安国 为人多大略,知足以当世取舍,而出於忠厚。” 王先谦 补注:“明於趋避,所言所行当世俗意也。当音丁浪反。”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及 jí《國語辭典》
及 [ jí ]
動- 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 趕得上。如:「及時」、「及早」、「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 比得上。《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也。」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牽涉、發生關係。如:「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 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如:「兄終弟及」。《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戎马(戎馬)róng mǎ
(1).古代驾兵车的马。《左传·成公十六年》:“ 晋 入 楚 军,三日穀。 范文子 立於戎马之前,曰:‘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 杨伯峻 注:“戎马, 晋厉公 车马。”
(2).军马;战马。《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旧唐书·王忠嗣传》:“及至 河 陇 ,又奏请徙 朔方 、 河东 戎马九千匹以实之。”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举目有山河之异,谁泣 新亭 ?中原无 颇 牧 之才,空肥戎马!”
(3).借指军队。《宋书·武帝纪中》:“承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闔境士庶,莫不恇骇。”《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殿下宜购募豪杰,暂往 河西 ,收拾戎马。”
(4).犹胡马。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军队。 宋 汪藻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诗:“戎马窥天堑,边烽断日畿。”《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城復日,人皆相庆,独主母有忧色,告主君曰:‘城虽云復,戎马必再来,城中之人,定遭毒手。’”
(5).战乱,战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汝曹生於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録,以传示子孙。”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高宗 厌戎马久,思壹休息,既定和亲,罢诸将兵。”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当戎马流离之际,不难於慷慨,而难於从容。” 郁雯 《李清照》七:“你的妻子总算在戎马之中,保存了你的手稿。” ——《漢語大詞典》
(2).军马;战马。《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旧唐书·王忠嗣传》:“及至 河 陇 ,又奏请徙 朔方 、 河东 戎马九千匹以实之。”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举目有山河之异,谁泣 新亭 ?中原无 颇 牧 之才,空肥戎马!”
(3).借指军队。《宋书·武帝纪中》:“承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闔境士庶,莫不恇骇。”《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殿下宜购募豪杰,暂往 河西 ,收拾戎马。”
(4).犹胡马。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军队。 宋 汪藻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诗:“戎马窥天堑,边烽断日畿。”《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城復日,人皆相庆,独主母有忧色,告主君曰:‘城虽云復,戎马必再来,城中之人,定遭毒手。’”
(5).战乱,战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汝曹生於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録,以传示子孙。”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高宗 厌戎马久,思壹休息,既定和亲,罢诸将兵。”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当戎马流离之际,不难於慷慨,而难於从容。” 郁雯 《李清照》七:“你的妻子总算在戎马之中,保存了你的手稿。”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