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玉妃步月影毵毵,燕罢瑶池酒正酣。

王冕元代〕《红梅

玉妃步月影毵毵,燕罢瑶池酒正酣。
半夜不知香露冷,春风吹梦过江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玉妃步月毵毵瑶池酒正

玉妃 yù fēi
(1).仙女。《云笈七籤》卷二五:“玉妃忽见,其名 密华 ,厥字 邻倩 。” 宋 杨万里 《雪后霜晴元宵月色特奇》诗:“先烦玉妃整羽卫,次遣青女褰云关。” 清 陈澧 《甘州》词:“休肠断,玉妃烟雨,謫堕人间。”
(2).指 杨贵妃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闕,西厢下有洞户,东嚮,闔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
(3).指梅花。 唐 皮日休 《行次野梅》诗:“蔦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 宋 汪元量 《越州歌》:“鼇山灯月照人嬉, 宣德门 前万玉妃。” 宋 陈与义 《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之三:“粲粲 江 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4).指雪花。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白霓先启涂,从以万玉妃。” 清 金农 《游天坛值雪》诗:“璿房璚室路幽微,晨降云軿万玉妃。”  ——《漢語大詞典》
步月 bù yuè
(1).谓月下散步。《南史·王藻传》:“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与此长乖。” 唐 杜甫 《恨别》诗:“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三人步月,身轻若飞仙。”
(2).词牌名。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 宋 史达祖 的《梅溪词》,仄韵见 宋 施岳 的《梅川词》。  ——《漢語大詞典》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1.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1. 参见「影印 」条。
  2.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3.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毵毵(毿毿)sān sān
(1).垂拂纷披貌。《诗·陈风·宛丘》“值其鷺羽” 三国 吴 陆玑 疏:“白鷺,大小如鴟,青脚高尺七八寸,尾如鹰尾,喙长三寸许,头上有毛十数枚,长尺餘,毿毿然与众毛异。” 宋 陆游 《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诗:“毿毿华髮映朱紱,同舍半已排云翔。” 郭沫若 《西湖纪游》诗:“菜花黄,湖草平,杨柳毿毿,湖中生倒影。”
(2).散乱貌。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二:“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巖花雨落毿毿。”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一看,仿佛觉得异样,不知怎地似乎家里乱毵毵。迎出来的也只有一个 赵富 。”  ——《漢語大詞典》
燕 yàn/yān《國語辭典》

燕 [ yàn ]

  1. 鸟纲燕科各种鸟类的通称。种类繁多,约有七十余种。体小翼大,飞行力强,尾长,分叉呈剪刀状。背黑腹白、脚短,不利于步行。每年产卵二、三次,每次约三至六个 卵。常见的有毛脚燕、赤腰燕、洋燕、家燕等。俗称为「燕子」。也称为「乌衣」。
  1. 宴饮。《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通「䜩」、「宴」。

燕 [ yān ]

  1. 国名:➊ ​ 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➋ ​ 东晋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燕,分为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
  2. 姓。如汉代有燕仓。
罢 ( 罷 ) bà/ba/pí
罢 [ bà ]
  1. 停,歇:~休。~工。~课。~市。~论(打消了打算)。~笔(停止写作)。
  2. 免去,解除:~免。~官。~职。~黜。
  3. 完了,毕:吃~饭。
罢 [ ba ]
  1. 同“吧”。
罢 [ pí ]
  1. 同“疲”,累。
瑶池 yáo chí
(1).古代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池名, 西王母 所居。《史记·大宛列传论》:“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 醴泉 、 瑶池 。”《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 西王母 於 瑶池 之上。” 唐太宗 《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 丰 镐 可游,何必 瑶池 之上乎?”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 瑶池 謫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 郭小川 《昆仑行》诗:“据说, 西王母 兴建 瑶池 ,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
(2).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唐 陆扆 《禁林闻晓莺》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囀好音。”  ——《漢語大詞典》
酒正 jiǔ zhèng
《周礼》官名,掌有关酒的政令,为酒官之长。《周礼·天官·酒正》:“﹝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 郑玄 注:“酒正,酒官之长。”后用以称朝廷的酒官。《后汉书·马融传》:“酒正案队,膳夫巡行。”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厨人尝散热之饌,酒正行逃暑之饮。”  ——《漢語大詞典》
酣 hān《國語辭典》

酣 [ hān ]

  1. 畅饮,尽兴喝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 沉迷、耽溺于酒。《抱朴子·外篇·酒诫》:「小大乱丧,亦罔非酒,然而俗人是酣是湎。」《宋书·卷六一·武三王传·庐陵孝献王义真传》:「纵博酣酒,日夜无辍。」
  1. 畅快、尽兴。如:「酣饮」、「酣歌」。《魏书·卷七九·成淹传》:「(王)​肃言:『淹既蒙进,臣得屈己伸人,此所谓陛下惠而不费。』遂酣笑而止。」
  2. 激烈。如:「酣斗」。唐·杜甫〈丹青引〉:「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1. 喝醉酒。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八首之四四:「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2. 浓、盛。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环曲岸,环曲岸,红酣绿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